最近
福州居民见面时的问候都变成
“你做核酸了吗?”
核酸检测后
大伙急于知道检测结果
一些人以为
核酸检测就像血常规一样
取标本、放仪器上检测
很快出结果
其实
真正的核酸检测
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21日,晚报记医院琅岐东院的福州市城市检测基地了解到,为了早出报告,这里的检测人员正昼夜奋战,仪器24小时不停歇,用检测速度和精度守护有福之州。
流水作业一刻不停
福州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
于去年年初启用
来到基地
两座集装箱式的
移动方舱实验室呈现眼前
另配标本接收室、标本处理间
标本保存间、高压灭菌间
等一系列辅助舱室
记者从方舱实验室的玻璃观察窗看去
见到一派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
“全副武装”的检测人员
正操作自动化设备进行流水作业
一刻不停
经市卫健委统一调配,此次我们基地主要承担台江、仓山和闽侯三个区域的全员核酸筛查任务,样本由各个核酸采集点运送过来。19日至今(21日下午)已检测完毕3万多份。
医院检验科主任
实验室负责人陈勇介绍道
样本送抵基地后
要经过消毒拆包、信息录入
加样提取、上机扩增分析
结果处理和上报等流程
接收各地转运来的检测样本
样本接收处正在进行样本信息录入
完成录入的样本正在装箱送到指定舱内
样本通过专用的传递窗送到指定的舱内
工作人员正在做提取病毒核酸的准备
自动化设备进行核酸检测
查看核酸检测结果
除了加样提取和上机扩增分析
由机器操作
其余流程都需要人工完成
在传统操作中,加样提取也需要人工完成,检测人员必须一个个拧开试管盖子,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我们基地的先进设备可实现自动化批量开盖、分杯、核酸提取等步骤,大大节省检测时间。
今年
配合“e福州”的核酸检测平台
该基地出结果的时间
更是提速了一倍
样本从送入实验室到出结果
一般仅需要2小时
据介绍,在24小时全速运转下,该基地的日核酸检测能力达3万份,若按10:1混检,日最大检测量可达30万份。
监测完的样本,会被放在温控能力达-80℃的超低温冰箱里保存24小时,确认没有阳性检出后,再送到高压灭菌间进行灭菌处理。
“病毒猎手”再累也不抱怨
现在我们基地相当于一个核酸检测人员组成的‘联合国’。
陈勇说
基地平时只有10多人
19日晚
按照市卫健委部署
基地进入备战状态
全市30多家县、医院
及第三方机构
取得核酸检测培训资质的医护人员
在一小时内紧急集结增援基地
目前一共60人进行‘三班倒’工作
核酸检测工作是闭环管理
医护人员上岗时
必须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离衣
并戴N95口罩
体力损耗很大
下班后必须隔离在宾馆
让陈勇特别感动的是:“这两天天气转冷,许多人连衣服都没带够,夜以继日地干,也不知何时能回家。穿上防护服一待就是大半天,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他们常常不敢喝水,就怕花时间上洗手间。但是不管多累,他们也没有一声抱怨。”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
忙碌着的一对“抗疫夫妻”
医院检验科的医务人员
男方林伟是实验室组长
女方徐桂秋是检验科秘书
由于都有过在该基地工作的实战经验
他们都是该基地不可或缺的骨干
林伟和徐桂秋夫妇
记者问
/p>
“你们都到一线来
家里孩子怎么办?”
说起孩子
徐桂秋的双眼瞬间湿润了:
“女儿10岁,奶奶带着呢。
3天没见了……”
作为基地负责人
陈勇一连三天没沾床
他笑着说
累的时候,我就趴在办公室桌子上打个盹。职责所在,也睡不着。
向所有战“疫”一线的工作者
致敬!!!
福州晚报记者朱丹华/文陈暖/摄
新媒体编辑徐强
监制雷岩平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向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