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州话里,认妈是个技术活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m.39.net/disease/a_r9txo5y.html

(点击加入)

专栏作者:黄毅

连江人,在北京求学,连江锅边和鱼丸的狂热爱好者。

△配音真鸟囝

陈嘉辉

(小提示:点击下文中带S蓝色图标,

可跳转至“榕典”小程序,

夏日炎炎,燥热的风拍打着额前的碎发和汗珠,手中装满橘色盐汽水的玻璃瓶被照得闪闪发光,瓶中气泡吱吱作响。跟快递点确认了收货信息之后,我和室友并肩走回寝室。

“这里面是什么呀?”室友一边仰头畅饮汽水,一边晃了晃手里的快递盒,里面一阵沙沙声。

我凑过去,低头看了一眼寄件人:“应该是我外婆给我寄的虾米。”

“哦哦。我记得你管外婆也叫‘妈妈’,对吗?”室友问。

“哈哈是啦,但你音调错了,是妈妈(ma53-ma33)。”说着,我上抬下巴,又下落,示意他“妈”的音调。

“妈妈(ma53-ma33)。”他也学着,上抬又下落自己的下巴,“那福州话里妈妈怎么说呀,没听你说过,你都是用普通话说的。”

“(i55-ma55)。”

“那你这里的快递,有依嬷寄的吗?”室友问。

我低头看了看怀里快递箱上的寄件人信息:“这个是我‘i33-ma33’寄来的鱼丸。她在老家开鱼丸店,打的鱼丸可好吃了!”

“你姨妈?你姨妈不是在美国吗?”

啊?不是啦!室友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闹乌龙了。福州话的“(i33-ma33)”和普通话“姨妈”虽然发音相似,但其实前者是普通话中“姨婆”的意思。而普通话里的“姨妈”,用福州话表达是“(i55-i53)”。

正如同妈妈(ma53-ma33)和依嬷的区别,福州话中“妈”和“嬷”的发音虽然相似,但却代表了不同辈分的亲戚:前者一般是祖辈的亲戚,后者则是父辈的。例如,普通话里的“舅婆”,也就是父母的舅妈,在福州话里是“”;普通话里的“姑妈”,也就是父亲的姐妹,在福州话里是“”。

但父辈的亲戚也有不用“嬷”称呼的,比如普通话里的“舅妈”“伯母”“婶婶”分别叫作“”“”“”。

祖辈的亲戚除了“妈”外,也有用“婆”称呼的。父母的姑姑、父母的伯母和父母的婶婶叫作“”“”和“”。

所以,福州话里有一个成语叫作“四妈三婆”,指的就是(奶奶)、(外婆)、(姨婆)、(舅婆)、姑婆、姆婆和婶婆。如此看来,来自奶奶、外婆的亲戚一般就叫‘妈’,爷爷或外公的亲戚则叫‘婆’。福州话的亲戚体系如此复杂,也难怪有一句俗语叫“姨妈亲家姑”,意思就是一堆多得数不清的亲戚。

听完我的介绍,室友倒吸一口气:“我的妈……啊不,你的妈,真多!”

“等等,差点忘了有个例外。”我道,“你猜猜福州话里的‘老妈’是什么意思?”

“这除了是妈妈,还能是什么吗?”室友问:“不对,根据福州话的规律,那应该是统称奶奶、外婆这边的女性长辈?”

“不,”我笑道:“(lau53-ma33),是‘老婆’的意思。”

我继续道:“比如,我们那里有一首关于冬至节的童谣,‘搓齐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老妈’,普通话的意思是‘一起搓,妈妈爱哥哥,哥哥要娶妻’,‘老妈(lau53-ma33)’就是老婆,而不是说哥哥要找妈妈。”室友听罢,表情就像是一张暴雨侵袭后的褶皱树皮。

“辨认福州话里的‘妈’,真是一门大学问!”室友长舒一口气,搭上我的肩:“走,回寝室吧!我也要尝尝你阿姨寄来的鱼丸,嘿嘿。”

“喂!”我停住,他不解地看着我。我道:“什么阿姨,是(i33-ma33)!”

室友讪笑着搭着我继续往前走,企图掩盖已经被福州话的“妈们”绕晕的事实。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你是95后、00后,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你来投稿。

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讲不好也不要紧,我们都是两个声,敢讲最重要

福州晚报文教中心出品

原文载自

福州晚报

新媒体编辑

温温

监制

刘颖

福州晚报文教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福州鼓楼、台江、仓山年小学、初中招生办法发布,向福州晚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