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个盆地临江城市,盆地意味这封闭、保守、安逸、慢节奏。在这一点上已经树立了和大部分大中城市的区别。福州的总体环境是很安逸和保守的,福州的文化科技发展较多方面处于全国二流水平,地方最好的人才悉数外流,而留下的人也会满足现在的情况。福州人会不停地寻找娱乐,自得而平静的活在快乐中。学生之间也常常聊着:今天宝龙广场开了一家特色餐厅,明天仓山万达的电影票打折了,后天听说鼓楼的小巷子里的东池便当和台湾古早味卤肉饭很好吃……然后就是「一起去吧」。安安静静,平平稳稳,顺顺当当,大抵如此。
这个让福州成为了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明明还算个大城市,却把大城市作出了小城市的感觉。永远在休息时寻找娱乐(主要是吃)是这个城市的人的基本特点之一。公交车的电视永远在播出各个区的好吃好玩,娱乐夜谈,嘻里哈啦笑。才不会像某个城市,一直在播严肃的新闻和财经。
福州毕竟是个省会城市,立城之本,就是福建政治之中心。更由于厦门坐稳了福建经济中心的位置,福州的福建政治中心特色也愈发鲜明。福州人从均值上来看,比之省内,更喜欢高冷地聊一些问题。我常常把福州比作福建省的小北京,福州的主要社会资源围绕着两个中心展开:政治中心,省市政府;经济中心,五四路南街。长期在福州的人都知道福州分区差异比较大。鼓楼区享尽省市府的好处,荣华富贵,高档百货,公共设施优秀,拥有最好的中小学、幼儿园。似西城+东城+国贸于之北京;台江区商贸气氛浓郁,多中心,基础设施较不足,部分地方落后,似朝阳于之北京;仓山区精华在「上三路-六一南路-仓前路观海路」的老仓山使馆区里面,此处居民文化底蕴浓厚,教育气氛。而其他地方就是房地产开发区,恰似海淀于之北京;至于晋安区,局部靠近哪里情况就像哪里,总体接近于城乡结合住宅部,恰似石景山+丰台于之北京。
福建经济发展方式都差不多,要么,面朝台湾自立一个经济区,要么,就是向着长三角或珠三角成为附庸。当个二线城市的宿命,是个性的最终选择。历史不给附庸以地位,一开始我也很感叹福州发展的保守和落后。后来,我也一样,选择了在年轻时离开,如同我的同学,如同我的亲戚,如同所有在北上广深港、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定居的福州人。
总而言之,福州是个百分百宜居城市,但可能对于我们这样年纪的孩子来说,并不是奋斗的最好归宿。过于安逸平和的气息,虽可能侵蚀掉我们横冲直撞的热血沸腾,但也能滋养出一方水土的宁静祥和。就好比自己的母校,在校时处处吐槽嫌弃它,但如果别人对它有半点诋毁,我们一定会挥上拳守护它。最后,欢迎来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