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富裕”、“经济发达”、“厦门鼓浪屿”、“武夷山”、“铁观音”……
这些是很多外地朋友对福建的印象标签,那福建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省份,真的很发达吗?
全国省份GDP排名,福建只排在第九名
福建作为沿海东部的一个省,地理位置优越,但和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这四个东部沿海省份对比,经济却是最差的且差距不小。
福建经济有哪些弱势?经济相对兄弟省份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全国城市GDP排名,无论省会福州、特区厦门、经济强市泉州,排名都未能进入全国前15。明显暴露了,福建没有自己的核心城市的缺点,三足鼎立看起来美好,实际力量也分散,对人才的吸引力有着较大的局限。
从全国格局上看,福建地理位置被夹在中国经济最强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和港珠澳大湾区的中间。如果福建省内没有发展出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人才资源优先被这两个强经济圈给吸走。
福州、厦门、泉州这三座城市,又各自有各自的问题
福州
实力相对均衡,有着不少的大型省属企业的政治优势和活跃的民营经济,但是名气和魅力放在全国,远不如厦门。
福州的房价虚高太多了,目前福州的均价仍高达2.75万元/平方米,是内地房价最高的10个城市之一。一个中等强度的省会城市,房价比天津这个老牌直辖市都要高,比武汉、青岛、宁波这类副省级城市也要高,比最强地级市苏州也高了不少,甚至比绝大多数省会与首府城市都要高。
过高的房价,同时并没有像深圳、杭州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机遇,对年轻人并不友好,很大程度地限制人才流入,对全国人口的吸引力严重不足。
厦门
房价对于厦门更是谜一样的存在,全国三十几的GDP排名,匹配全国第四的房价,泡沫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厦门的经济体量整体规模较小,但物价工资却很高,年轻人在厦门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大降低,这就大大阻碍了人才的流入意愿,甚至迫使许多人群离开厦门转战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
一直以来,厦门都被称为是宜居城市,浪漫诗意,环境优雅,是人们向往居住的城市。更是被美称为,厦门是一座来了,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城市。但根据数据统计,厦门是人才流失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无数次因为房价扶摇而上榜单的厦门,让很多年轻的打工人望而却步,止步梦想。毕竟风景再美,也抵不过生活的苟且。
泉州
经济体量全省之最,经济一直领跑福建20年。民营经济全省最强,但经济实力主要靠晋江、南安、石狮等强县级市的贡献,主城区的发展和建设与其经济地位严重不匹配,存在着明显的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产业结构不均衡,城市辐射力不足,人口的流量目前主要依靠制造业的支撑,太过依赖于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转型困难。
泉州知名度不高,被厦门虹吸严重,同时缺少高水平教育资源,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顺便一提,年,中国共有24座经济总量达到万亿元的城市。“GDP万亿城市”中,泉州是目前唯一没有地铁运营的城市,就是因为城区常住人口指标不足,这好比地级市gdp排名全国第一的苏州没有机场一样,一直是泉州人们心中的痛。
综上对福建而言,必须从三个里面挑一个出来,作为福建的第一核心城市。
年,福州都市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一举成为第二个由国家正式批复的都市圈,其定位是有力支撑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厦门从金砖会议到近年的金砖创新基地,从金鸡百花奖到中国国际广告节永久落地,厦门正在往工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的两条赛道深化发展,厦门依然会保持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泉州只要在全省最强的工业基础上,研究制造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充分协调整合城区和县域的资源调配,尽快扩大主城区的范围,加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凝聚力。这样的泉州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城市吸引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建经济最强市。
福建大部分数据和兄弟强省都有较大的差距,没有长三角、珠三角的区位,更应该打造自己的核心增长力;福建没有浙大、中大这么强的人才培养,更应该整合教育资源;福建房价太高了,没有良好的人才吸引力,适当控制房价也是发展趋势。
福建有人才、有格局,相信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祝愿福建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