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中的他们,温和,坚定,一次次挡在我们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kioiaza/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抗击新型肺炎专题人物栏目#战疫日记#中,本专栏将聚焦真实的抗击新型肺炎人物故事,众志成城,为真实发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有这样一群人,冲锋在战“疫”最前线,无惧风险,抢救病患,成为“最美逆行者”。

可是,他们也有父母,有子女,有兄弟姐妹需要照看,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有害怕,有恐惧,有孤单。

但他们还是告别亲人,转过身去,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火线。

1.钟南山

前不久,一位老人在火车餐厅座位上闭目休息的照片,上了热搜。

他叫钟南山,已是耄耋之年。

在疫情面前,他告诉人们尽量不要去武汉,

可他自己去了疫情最重的前线。

也是他,1月20日晚,在央视的节目直播中,向全国人民宣布:

病毒肯定是人传人的。

从年的SARS,到年的新型冠状病毒。

17年前是他,17年后还是他。

一个两次疫情的领军人物,用胆识和气魄,救无数人于生死攸关。

面对那么多病患身处水深火热,

他含泪为武汉加油,说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世界上从来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有勇气的人,

缺的是既有能力又有勇气的人。

都说时势造英雄,

希望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钟老这样的英雄,

能在多一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有网友说,对于钟老,只有仰望。有的人真如同绚烂的远在天上的明火,追不上的。

钟老,您是全中国的骄傲。请保护好自己。

2.李兰娟

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不停奔波的,还有一位73岁的老人。

她叫李兰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除夕当天,放弃和亲人团聚,她为疫情往返京杭,简单地吃了一餐外卖饺子,开始奋战在工作一线。

有人说,她是可以和钟南山院士媲美的人物。

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

在她执掌浙江省卫生厅时,面对SARS疫情,果断决策,

创造了“二次感染率为零”的奇迹。

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袭来时,

也是她,向国家提出武汉必须严格“封城”建议。

带领团队研究疫苗、亲赴武汉、怒怼谣言……

与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研讨救治方案。

为了和病魔争夺时间,她每天只睡3个小时,不分昼夜。

她说,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应该有社会担当的勇气。

本可安享晚年,却在关键时刻冲向前,不畏艰险。

有网友说,有她在,便觉心安。

巾帼不让须眉!李院士,为您点赞!

3.陈薇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员,

已在武汉抗“疫”十几天,

她带领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

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

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

加快了确认速度,

为病患获得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位女院士到底有多牛?

她是电影《战狼2》中的doctorchen的原型,

中国首个埃博拉疫苗研制工作第一完成人,

被称为“埃博拉终结者”。

SARS期间,

她牵头研制出新型干扰素,成为首个“阻击”SARS的药物,

1.4万名预防性使用这一药物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她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

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陈院士,愿平安!愿凯旋!

4.张继先

她是最早判断出武汉疫情并上报的医生。

作为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

54岁的她说,在去年12月底陆续接诊7位患有同样病症的患者后,

职业的敏感让她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病情,

这位温和的女医生,一个月前最早发现这场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她说,“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

从最早发现异常起,她隔离出相对独立的地方,作为隔离病房,

还要求所有呼吸科的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域时带上专业防护口罩,

并从网上订购了30套细帆布的白色工作服,让科室医护人员穿到白大褂里面。

曾作为专家防控过SARS的她,

使所在的科室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

可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看医院,

她说:“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病人太多,医护人员太苦,是她悲伤的根源。

可即便如此,哭过之后,她又转身去救治医患。

有网友说,看惯生死的专家,一般都宠辱不惊,能让她们崩溃痛哭的,

只能说医护人员太苦太难了,病人也太难。

谁都不是金刚不坏之躯。

张医生,您的苦,您的难,我们懂!

请保重好自己!不哭!

5.郑先念

44岁的郑先念,医院急诊科主任。

他就是那段电话里崩溃咆哮的刷屏视频的主人公。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没有勇气看。我想要年重来一遍。”

在病人一波又一波涌进来时,平方米门诊大厅甚至无立足之地,

他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工作量已远超负荷,

有的医生从早上8点开始坐诊,到晚上8点。12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病人和家属的无助,科室医护人员的连轴转,生死交替带来的残酷和冲突,

让连续5天几乎不眠不休的郑先念,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力感。

他打出的那个刷屏万次的

“我们还不是想回家,我们不想回家过年?你们过来把躺着的弄走……我们不想活?”

有网友谩骂,曲解,说他想撂挑子。

可他说:“从1月中旬到现在,我这帮兄弟没一个人喊撤。”

郑医生,你的崩溃,我们也理解。

扶危渡厄,医者担当!愿安好!

6.张文宏

他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

他叫张文宏。他的“火”,源于一段1分40秒的视频。

在视频里,他的“不能欺负听话的人”“党员先上”刷爆网络。

谁都知道,防控疫情一线,随时面临着生命安全,

但他说:“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我带头上!”

作为全国闻名的医院感染科当家人,他不但要坐镇科室,打好上海的疫情保卫战,

还要到外省参加防疫指导工作。

“从1月15日上海发现首例病例,过去10多天,我们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人已经非常疲惫了,

是到‘换防’的时候了。但这个时候我派谁上?只有党员上。”

“前面的人太累了,我要重新组织队伍,要去替换他们。”

有网友评价他,讲真话,敢担当,这才是教科书式的领导干部。

一个敢说真话,拿自己“下刀”,为员工撑腰,不怕得罪人的医生和管理者,是值得信任的,

更不会辜负患者的生命之托。

张医生,向您致敬!

担得起生死之重,也配得上最高的敬意。

7.张定宇

他是院长,也是病患。

他叫张定宇。

作为收治患者医院的一院之长,

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

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

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

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别人眼里风风火火的铁血男儿,害怕失去挚爱的缱绻,湿了他的泪眼。

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

张院长,您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英雄硬汉形象彰显。

愿好人一生平安!

8.蔡毅

医院疼痛科主任、发热病区一线医生。

当得知自己的战友被感染,他感到很难过:

“接到一个小护士电话,电话那边在哭……

(我)匆匆脱了防护服下去……

看了她刚拍的CT,该死的肺部白块……

一篇发布在朋友圈的长文,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我知道按照制度,我也应该绕开她,但我真做不到。

没有不怕的,我加了层口罩,开着玩笑想让她情绪稳定。”

医生同样为人,也有脆弱的时候,

此刻的他,内心翻江倒海:

“鼓励他们冲上前线,甚至轻伤不下火线,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患者,还是在害他们”。

“当你昨天的战友,马上就有可能变成自己患者群的群友,个中滋味如何形容?”

他能做的,就是不绕开她,开车送她回住处,为她买药,让她的家人做检查。

有人说,大是大非面前,最考验人性。

而人性,是最经不住考验的。

蔡医生,你不顾个人安危,对同事倾心相助。

你是最棒的!

9.章聪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0后医生。

妈妈和外婆先后查出被感染,他始终与同事奋战在一线。

科室让他休息去照顾家人,这位90后的小伙子拒绝了,

医院扎营20多天:

“是战士总要上战场,我们是白衣战士,不到战斗的一线,会终身遗憾。”

每天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检查病人等工作之前必须洗手,

因为洗手过勤,戴着手套的手不透气,他的手长满了布满了道道血丝:

“没事!汉子糙一点不怕!”

而就是这样一双手,却拯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

朋友圈曾流传过这样几句话:

“非典那年,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

这次换我们90后保护世界。”

90后的章医生,新时代的热血青年,好样的!

10.宋英杰

他是湖南衡阳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

他叫宋英杰。28岁的他,因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

倒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

从大年初一起,作为高速路口排查团队成员,坚持值班,

还独自负责卫生院仓库医疗物资分发,连续10天9夜奋斗在防控一线。

这位在同事眼中“大有前途”的90后医生,因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

而他,本来原计划等疫情结束,去看望在湖北的姐姐。

而这一夙愿,再也无法实现。

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致敬每一位,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

感谢你们用坚守,

为我们带来春暖花开的希望!

11.毛样洪

他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他叫毛样洪,在驻守高速检查站为过往车辆乘员检查体温时,

一辆轿车误将油门当刹车将他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为卫生院职称最高的医务工作者,他的离去让同事惋惜:

“已经50多岁了,如果没有疫情的话,他应该会在家好好过年。”

而他的儿子说,大年初一那天,本来不是他父亲值班:

“医院人手不够,父亲主动申请顶班。

3年来,我们家人第一次团聚,他却连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上。”

毛院长,你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

但你是一位好同事,好院长,好医生。

一路走好!

12.李文亮

李文亮医生今日凌晨不幸逝世。

这位34岁的医生,就这么走了。

他没等来喜欢的《庆余年2》,

没等到陪妻子到长城看美丽的秋天。

多希望这是一个假消息。

这个被称为武汉“疫情吹哨人”的医生,

曾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可病魔,还是让的生命,停留在了英年。

没有哪位医生的离世,

李文亮医生,我们怀念你!

我们将永远记得你曾经带给这个世界的温暖!

向你致以深深的痛惜和哀悼!

一路走好!

文亮已逝,战斗未止!

而此刻,在疫情前线、在全国各地,

还有许多和病魔赛跑的医护人员,

一个个身穿防护服的背影给人力量,予人温暖。

我们分不清你们谁是谁,

但我们却知道你们为了谁。

你们的无畏、坚韧、奉献与坚守;

为我们擎出岁月静好、国泰民安!

(以上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将删除)

参考资料:

[1]知乎:《怎么评价钟南山院士》

[2]网易热点新闻:《请大家不要再神化钟南山了》

[3]新民周刊:《73岁的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封城”》

[4]钱江晚报:《李兰娟院士除夕再进京!》

[5]世界华人周刊:《李兰娟发布重大抗病毒成果:建议封城、媲美钟南山,她有多厉害?》

[6]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军事医学专家陈薇院士武汉战“疫”,她有多牛?》

[7]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最早上报疫情的她,怎样发现这种不一样的肺炎》

[8]《婚姻与家庭》《院士陈薇:疫情阻击战一线女先锋》

[9]长江日报:《“我们不想活?”电话里崩溃咆哮的武汉医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10]新民晚报:《张文宏:我们一定要跑在病毒前头!》

[11]荆楚网:《医院院长:身患绝症、妻子被感染,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30余天》

[12]澎湃新闻:《医院蔡毅:我们科室没退缩的该上就要上》

[13]楚天都市报:《95医院20多天,自己家人还有两位新冠肺炎患者》

[14]新京报:《90后医生宋英杰:等疫情结束去湖北看姐姐》

[15]福州新闻网:《南平一卫生院副院长倒在抗击新型肺炎占城第一线》

[16]央视:《战胜疫情魔鬼,告慰李文亮医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