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医学综 http://www.21binyang.com/jbzd/4470.html日前,“90后”潘云贵
凭借《骨头里的钟声》
获得江苏省作协
第五届“扬子江年度青年诗人奖”
据悉,这是一组
写给父亲和家乡福州的散文诗
这些年,这名长乐籍博士
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
出版了12本书
14岁打开文学创作之门
潘云贵出生在长乐江田镇三溪村的农民家庭,母亲患有癫痫,家中主要收入依靠父亲给人修坟墓或是建下水道。在他记忆中,下大雨时,小瓦房经常漏水。父母没有给过他零花钱,他就捡塑料瓶拿去卖,有时也帮人扛花圈。
兴趣班、补习班、电子词典、点读笔……
这些需要金钱作为支撑的
学习环境和学习用品
在潘云贵少年生活中统统缺席
他知道,要想生活有所改变
必须靠自己
因为父母没有多少文化
潘云贵成长过程中
有很多心事无法跟他们诉说
他只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及写作
将心门打开
14岁时,他在《海峡教育报》上
获得第一笔稿费
从此,他进入了文学创作之门
文学光芒照亮他的生活
从14岁至今
潘云贵在《诗刊》《美文》《西部》
《萌芽》《作品》《福建文学》
《青年文学》《光明日报》等
报刊上发表
小说、散文、诗歌数百篇(首)
20岁时,他成为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首个“90后”得主,此后获得首届新蕾青春文学新星选拔赛全国总冠*、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C组一等奖、第四届《人民文学》全国高校文学征文一等奖……
那时起,他离开福州去外省读大学,读完本科又读研,毕业后留在重庆高校教书,现在离职回到福州继续读博,攻读中文专业。
潘云贵说:“文学光芒照亮了我的生活,我透过文学去认识世界、描摹世界。当然,我写的每本书,涉及更多的是来自家乡福州的草木、人情。”
每次潘云贵从外地回来
走出长乐航站楼的时候
总能看到父亲的身影
父亲从自己不多的工钱里取出一笔
请人开车来接儿子
望着车窗外滨海新城的变化
还有坐在身旁的父亲
潘云贵想为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
默默付出、失去青春的人写点什么
于是有了最近获奖的作品
《骨头里的钟声》
故乡是笔下不尽的源泉
从年出版第一本书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算起
潘云贵至今出版了12本书
↓↓↓
其中,有长篇小说《飞鸟向左,扬花向右》《亲爱的马里奥》,散文集《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模样》《清风烈酒后,愿你终能懂自己》《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等。
受疫情影响
今年不少出版社按起了暂停键
可是潘云贵依旧出版了3本散文集
《白马少年,衣襟带花》
《人生海海,素履之往》两本书
是他首次用笔名“云鲸航”
对这十五年创作的一次回眸
《都会有,都会好》
是他从自己读研、工作及离职读博
这段经历入手
40多篇文章,呈现了“90后”这一代人
对生活和未来的态度
潘云贵说:“我书写文章的过程,似从古井中打水,水桶触碰着生活的壁垣,保存了大部分生命中真实的时刻。”文学让他收获了很多读者朋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让他出版每一本书都充满动力。一想到世界上有人陪伴着他,正在等候他的文字,他就特别开心。
潘云贵告诉记者,“我听不厌每年端午老家夜赛龙舟震天的锣响与岸边人潮的呐喊;我忘不了家中饭桌上少不了的菜,一定是下沙的花蛤、松下的鲭鱼。我最无法遗忘的还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像是福州的山与海,组成了我永远的故乡。他们站立的地方,是故乡最温暖最明亮的部分,是我笔尖永远取之不尽的源泉。”
来源:福州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