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疯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好消息!
好消息!
第四届福建省美德少年名单新鲜出炉啦!
福州2名学生榜上有名!
她们是:
福州外国语学校陈颖心同学
福州钱塘小学余祉阅同学
美德少年
昨日,第四届福建省美德少年名单新鲜出炉!
全省15位同学分获自强自立、尊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尽责奉献五大类别“美德少年”称号。
据了解,为彰显先进,激励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今年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省妇联联合开展了第四届福建省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经基层推荐、组委会评审、网络投票和媒体公示,省文明委决定,授予陈颖心等15位同学第四届福建省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自强自立”美德少年——陈颖心
陈颖心,女,年6月出生,福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一德语班团支部书记。
虽然她身有残疾,可从未被厄运打倒;她勤奋好学,心系集体,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且成绩显著;她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是传递爱心的小天使。每一个熟悉她的人,都会被她身上的那股倔强气质所深深吸引。
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她选择了坚强
5岁时,一次意外,让颖心同学下肢瘫痪。多年来到处求医,并无好转。其间尿路感染、骨质疏松、褥疮等各种并发疾病,把她折磨得虚弱不堪。在一次次与病魔的抗争中,她更早地明白了,要生存,一定要选择坚强。
考入外国语学校至今,她整天坐在轮椅上伏案学习,双脚肿成了馒头,也没有停止对求知的渴望。课堂上,她敢于提问,善于质疑;课堂外,她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难题就向同学老师请教。病床上,书是她最好的伴侣,读读写写,是她最大的乐趣。高强度的学习让她的病情加重。高一上期末考结束的那天晚上,医院。
稳定成绩的同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写作和外语。她的作文经常成为班级的范文,许多文章还不时在报刊杂志发表。在福州十一所重点中学联办的现场作文大赛中,她荣获二等奖。初三时,她取得了德语DSD一级证书,获得口语最高分。她曾多次被评为班里“学习标兵”、“诗文诵读博士”、“读书明星”等。
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她还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虽坐着轮椅她却感召更多人为生命喝彩
陈颖心同学爱好广泛。虽坐着轮椅,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文艺、体育活动。
在香港电视台的演播大厅,她的一曲葫芦丝曲《感恩的心》曾赢得热烈掌声。
作为学校里的“美德模范”,她积极协助老师组织“情系灾区送温暖”活动,为灾区捐钱捐物、奉献爱心。她用积蓄一万元建立了“心基金”,每年用利息资助社会上困难的人。在爱心义卖会上,她拍卖自己的书《舞在虹上》(海峡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将卖书所得全部捐助给母校困难的学生。
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学子,自强自立的精神感召着更多的人为生活努力、为生命喝彩!
年她在“我的中国梦”巡回演讲中,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立志前行的事迹,激励了许多同学。
年,在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典型进校园巡回演讲中,她的报告《面对困难当自强》感召了众多学子。
她的故事被省人民艺术剧院改编成大型励志歌舞剧《飞舞的蒲公英》,感动了无数的中小学生。
她还多次赴北京、香港为中国骨髓损伤基金会筹集善款,为推动骨髓损伤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身残志坚的她,正以自己的言行为坚强的生命做最好的注脚。
颖心棒棒哒!
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她又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刘仙芹不仅是颖心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更是颖心心中的“妈妈”。
从那时候起,刘仙芹就一直关心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酷爱写作的她用实际行动鼓励颖心,坚持用文字感悟、记录生活。
今年春节,刘仙芹得知颖心褥疮严重需要手术,她心急如焚,医院,带着颖心接受各项检查;
带着颖心到五一广场放风筝,消除手术前的紧张情绪;
邀颖心参加市作协新春联欢会,让颖心结识更多的作家。
“母女”情缘,传为佳话……
老师刘仙芹:
在我眼中,颖心一直是那个对生活没有丝毫抱怨,努力向上的孩子。如今,颖心已经念高一了,她依旧克服病痛,一如既往地努力,一如既往地上进,一如既往地向周围的人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和实力。
身为她的‘妈妈’,看到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我感到特别欣慰,也特别自豪。
我希望书籍能滋养颖心的心灵,让她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未来,她一定也能成为像张海迪那样的作家!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仙芹老师和颖心的“母女情”……
继续往下读,我的心彻底被柔软了,颖心除了诉说对我的思念,也追忆了我们相处的点滴往事:送她袖套,陪她就医,稿费鼓励,引导写博,协助出书——点点滴滴颖心一直铭记在心,字字句句流露着浓浓感恩,让人不由心生爱怜:多么懂事的女孩啊!
特别说到文章同版,颖心说:“当我收到那份报纸,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这像妈妈与女儿那般与生俱来的默契。缘分,也许就是这般了。”
读着读着,想起与颖心在一起的林林总总,我仿佛觉得颖心的出现,就是上苍赐予我的缘,我视她如女儿般对待,她希望我能成为她的“妈妈”,这样的默契,源自我们内心的彼此感念。
即使我们分开,不能时常见面,但我们彼此牵挂,即便斗转星移,即便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我们的这段母女缘。
节选自刘仙芹老师《愿爱永存——有感于“女儿”颖心的来信》
(更多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