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余年岁月风华给福州古城留下数不胜数的历史印记,坐落于城市中心的三坊七巷便是时间年轮的漫长见证。古巷幽深、古厝错落,水榭戏台上的闽韵榕腔与古邑脉动同频共振。这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发轫于晋代、完备于唐朝、鼎盛于明清,千年光阴流转古往今来的钟灵毓秀,百座古建传颂文臣武将的昔日风雅。近代以来,众多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向历史舞台。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走进严复故居。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同穿越波澜壮阔的时光隧道,观鸿儒之志、感浩然之气、悟爱国之情。浓缩半部近代史的坊巷“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这里有陈衍诗中的“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严复笔下的“投老还乡卧小楼,身随残梦两悠悠”,还有林觉民*牵梦绕的“窗外疏梅筛月影”、冰心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危难时刻的上下求索、觉醒年代的奋发图强、献身革命的大义凛然,汇聚成中国近代史的生动缩影,把“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的热血故事娓娓道来。三坊七巷(俞松摄)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一处处古迹、一座座故居,串联起福州“三山两塔一条街”的文化地图。沿着历史脉络向前追溯,习近平同志19年前为《福州古厝》撰写的序言寄寓深情。他深刻分析马尾昭忠祠、林文忠祠等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提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还强调“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在城市开发建设的滚滚车轮下,不少老建筑曾岌岌可危。主*福州伊始,习近平同志得知林觉民、冰心故居部分建筑面临被拆迁的命运,立即要求暂缓进行,从主持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到专题研究林则徐系列遗迹修复工作,再到以市*府挂牌形式从速保护一批名人故居……他深刻指出:“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跨越一个世纪的纪念郎官巷20号,严复故居坐北朝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恰如严复学贯中西的智慧人生。年10月27日,严复落叶归根、燃尽一生。年历经沧桑,年历久弥新。如今,故居已成为严氏宗亲跨越海峡两岸的精神故里。平日,故居内游人如织,追忆这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严复故居(新华社)纪念故人,百年故居承载历史记忆。传承精神,人物研究关照古今之变。早在担任福州市和福建省领导期间,习近平同志就积极推动严复研究。年至年,福州先后5次召开严复学术研讨会,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