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在福州攻克ldquo世界难题r [复制链接]

1#

在福州,建地铁很难

特别是“穿山过江”

难度全国罕见,堪称世界难题

▲资料图

从地铁1号线到2号线

再到如今的4号线、滨海快线

中交海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李春芳率领团队

攻克道道难关

为福州地铁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近日,他获评年“福州工匠年度人物”

▲李春芳。

全身心建地铁把家安在福州

李春芳,今年43岁。福州地铁1号线开建后,他就从安徽来到福州,先后参与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和滨海快线建设,至今已11年。全身心投入福州地铁建设的他,也早已把家安在了福州。

“我们计划在7月实施地铁4号线零距离下穿1号线城门站。”李春芳介绍,这是一个极具难度和风险的挑战。地铁1号线和4号线的转换站点位于城门站,由于1号线建设时没预留和4号线的接驳口,所以4号线要在1号线正常运营情况下,实现零距离下穿既有线。为此,他带领团队到全国各地学习,经过两年不断论证,才制定了慎之又慎的下穿方案。

这样的巨大挑战

李春芳并不陌生

↓↓↓

他介绍,与北方相比,在福州建地铁难多了。福州地质复杂,地下有温泉,土质松软,而且要过江、穿山,还要面对无规则的回填层,各种难题层出不穷。特别是“穿越闽江”,极具挑战。

他带领的团队,曾先后两次参与地铁2号线的穿江建设,积累了大量施工经验,但闽江底异常复杂的地质构造,在地铁4号线盾构机穿越江底时,还是给他的团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难题。

短短米的穿江段,暗藏十几种不同地质。如遇上富水粉细砂层,盾构机会上浮;遇到液化砂层,盾构机会栽头……各种险情和姿态调整,都需要他这“后盾”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为保障盾构机过江安全,那两三个月,他长时间在施工现场带班值守,在操作室大屏幕前,紧盯盾构机数据变化,一次次预判、一次次调整,及时让盾构机“回归”原线路顺利前进。年10月24日,两台盾构机顺利穿越闽江,实现了双线贯通。

许多创新背后都有他的付出

省内首创的

冷冻法更换盾构尾刷施工工法

锁扣钢管桩替代SMW工法桩

……

地铁建设的许多创新技术背后

都有李春芳的付出

地铁4号线林浦站到城门站区间中间风井,要穿越软硬不均、全断面硬岩的复杂地层。按照过去,一般采用炸药爆破。但是,该风井临近三环快速路、连坂村、城门村等车流、人流密集区域,用炸药意味着不时会产生扰民的噪声,而且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如民房开裂。

为了更安全和环保,他创新性地把盘锯切割用到了地铁施工,代替爆破法。盘锯是采石场常用工具,在这之前地铁施工没有用过它。

李春芳说,

建设地铁就是要有工匠精神,

“每一次攻坚克难,我都不是一个人,

而是在团队努力下攻克的。

我只是多名‘工匠’中的一个代表”。

福州晚报记者陈丹/文陈暖/摄

新媒体编辑郑锦銮

监制兰超危砖*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