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福建虽然总人口规模只有余万,仅仅排在全国第15位,但却创造了全国第八大经济体的奇迹。不仅如此,福建还是全国唯一真正的城市三核省份。地级市的泉州人口、GDP最强,省会的福州虽然人口不及泉州,但已实现GDP反超泉州,城市级别最高的计划单列市厦门则是全省经济质量的天花板。这三座城市可谓是各有千秋,并完美实现了相互优劣势互补。那么,到底谁才是福建第一城呢?彼此优劣势又有哪些呢?三座城市在各大核心指标上的全省权重分别如何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正式开启本文的20项核心指标的揭秘之旅。
一、人口规模:1、泉州万,占比21.1%2、福州万,占比20.1%3、厦门万,占比12.6%福建恐怕是全国唯一的第一大人口城市既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城市级别最高的计划单列市。不仅如此,城市级别最高的厦门人口规模还只有地级市泉州的60%不到。即便是全省政治文化中心的省会福州,同样落后于泉州5%,不过由于差距较小,福州反超泉州成为新的福建第一大人口中心城市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三座城市的全省人口占比也是高达54%。
二、面积:1、福州km2,占比9.7%2、泉州km2,占比8.9%3、厦门km2,占比1.4%虽然三大城市拥有全省54%的人口,但却仅占有全省20%的土地资源。即便是寸土寸金,但三座城市之间的面积依旧是大相径庭。其中,省会福州面积最大,全省占比接近10%,泉州则是以9%屈居其后。而全省唯一副省级城市厦门则仅有km2,甚至比大部分县市还小,全省占比也低到仅有1.5%不到,被誉为我国五大最小城市之一。
三、GDP总量:1、福州亿,占比23.1%2、泉州亿,占比22.8%3、厦门亿,占比14.7%作为全省三大经济中心城市,GDP自然是堪称全省中流砥柱。不仅贡献了全省9座城市中60%的经济总量,远高于面积的20%,以及人口的40%,而且还拥有2座GDP万亿级城市,这一成绩足以和四大经济体的山东、浙江相媲美。其中,人口最多的泉州,则是连续两年被省会福州超越,而人口最少的厦门依旧是大幅度落后于两州,仅有两城的65%不到。
四、GDP增速:1、厦门11.11%2、福州10.32%全省均值9.43%3、泉州8.84%从最近五年GDP增速来看,虽然过去三年因为疫情影响,各地经济增速均不同程度减缓,但厦门和福州依旧携手突破10%,尤其是厦门,高达11%,泉州虽然也有9%左右,但却依旧低于全省均值,这也是为何泉州被省会福州迅速反超并进一步拉开差距的原因。厦门虽然增速是泉州的1.26倍,但由于总量差距较大,想要完成GDP反超厦门,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五、人均GDP:1、厦门14.78万2、福州14.56万3、泉州13.70万全省均值12.68万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在至关重要的象征经济质量的人均GDP上全部高于全省均值也就不足为奇。不仅如此,三城还全部超过2万美元的国际发达城市标准线。其中,厦门还以1.5%的微弱优势成功反超省会福州,如愿登顶福建第一。福州则是以6.3%的优势,继GDP之后再次击败泉州,完成对全省第一大人口城市泉州GDP总量和质量的双赢。
六、人均收入:1、厦门6.44万2、泉州4.43万3、福州4.42万全省均值4.07万没想到在经济发达程度上和副省级城市厦门旗鼓相当的省会福州,却在象征民富的人均收入上却只有厦门的69%,即便是和地级市泉州相比,也是以毫厘之差屈居其后。即便如此,福州依旧高出全省均值8.6%。反观厦门,足足高出全省均值58%,远高于人均GDP的17%,泉州则是继人均GDP之后,再次高于全省均值8%左右。
七、人均社消:1、泉州6.58万2、福州5.40万3、厦门4.89万全省均值4.87万厦门虽然在象征两大收入指标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均位列全省第一,但在象征城市人均消费力的人均社消上,反而不及泉州和厦门,不仅落后于福州10.4%,更是落后于地级市泉州34.6%。不仅如此,还刚好处于全省均值水平,仅仅高出全省均值0.4%。这也反映出厦门的整体收费欲望相对较低,而这一反差可能跟厦门居高不下的房价密不可分。
八、人均存款:1、福州9.04万2、厦门7.93万全省均值6.32万3、泉州5.85万收入全省最高但消费更低的厦门,出人意料的在象征居民有效财富值的存款上,反而再次无缘榜首,而且和福州相差了14%,不过好在依旧高出全省均值25%。那么厦门人挣的钱都去哪儿呢?无非就是购买了高价房以及各种投资去了。至于泉州,则是首次在人均经济指标上低于全省均值,同时也是三城首次出现低于全省均值的现象。
九、财政收入:1、厦门亿,占比26%2、福州亿,占比22%3、泉州亿,占比15%作为全国十强经济体的福建,却成为十强省中,唯一没有城市财政收入突破千亿的省份。最高的厦门也才刚刚亿不到,即便如此,全省占比也高达26%,省会福州则是以22%的权重紧随其后。泉州虽然只有厦门的57%,但全省权重依旧有15%。这也让三城的全省权重达到了63%,略高于GDP的61%。
十、财政支出:1、厦门亿,占比20.3%2、福州亿,占比17.8%3、泉州亿,占比12.9%副省级厦门虽然在材质收入上拥有全省26%的权重,但在象征城市建设经费的财政支出上,权重却直接锐减到20%。无独有偶,省会福州更是跌破20%,不过和厦门的差距反而缩小。即便是泉州,同样是从财政收入的14.9%降到支出的12.9%。这一反差也充分说明了三大核心城市将更多的财政支出让给了省内其它城市,这也是先富带后富的完美诠释。
十一、规工总利润:1、泉州亿,占比33.3%2、福州亿,占比15.0%3、厦门亿,占比14.6%规工总利润作为一座城市核心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直接产物,毫无疑问象征了一座城市营商环境水平。而地级市泉州之所以长期位居福建GDP第一城,主要得益于其全省三分之一的规工总利润权重。以至于副省级厦门+省会福州两城的总和,也不及泉州一城。这也是泉州在缺乏科教文卫等核心引擎资源前提下,依旧能在GDP上完胜厦门,并和省会福州并驾齐驱的关键因素。
十二、进出口总额:1、厦门亿,占比48.1%2、福州亿,占比18.0%3、泉州亿,占比14.2%泉州虽然在工业上一骑绝尘,但在象征国际经济地位的外贸上,反而再次垫底三城。反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厦门,外贸上则是大放异彩,不仅是泉州的3.4倍,以及福州的2.7倍,全省权重更是高达48%,近乎于独占福建外贸半壁江山。另外,三城外贸总额的全省权重更是高达80%,这也充分说明了福建的进出口发展走向,基本取决于这三座城市。
十三、社消总额:1、泉州亿,占比28.6%2、福州亿,占比22.3%3、厦门亿,占比12.7%从三座城市整体消费力来看,人口最多的泉州果不其然再次拔得头筹,全省占比也是达到了29%,而人口仅仅少5%的省会福州,则是落后于泉州28%。厦门更是只有泉州的44%,全省占比也只低于13%,即便是和福州相比,同样只有其的57%。可见泉州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水平要远高于福州、厦门两大城市。
十四、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福州亿,占比30.8%2、厦门亿,占比23.8%3、泉州亿,占比15.8%果不其然,消费力明显更胜一筹的泉州,在一座城市各项存款指标上直接来到谷底。反观省会福州,则是来到全省第一,直接拥有全省31%的财富,近乎于是泉州的2倍。即便是人口最少的厦门,全省占比也是高达24%,虽然人口只有泉州的60%,但财富值却是泉州的1.5倍,和福州之间的相互占比也是达到了77%,同样高于人口的63%。
十五、建筑业总产值:1、福州亿,占比36.9%2、厦门亿,占比20.2%3、泉州亿,占比13.9%从城建力度和实力来看,厦门虽然被誉为袖珍城市,面积也只有两州的15%。但是建筑业反而高出6.5倍面积于自己的泉州45%。虽然看起来成绩不错,但相比于省会福州而言,依旧是黯然失色,仅有其的55%不到。所以大家可以看出,即便是厦门在城建上铆足劲大搞建设,却依旧是受土地资源相对狭小的限制而捉襟见肘。
十六、医院:1、福州28家,占比47.5%2、厦门13家,占比22.0%3、泉州5家,占比8.5%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综合实力评级最高级别,毫无疑问是一座城市医疗硬实力的最直观体现。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自然享有资源优先权,而医院的数量更是占全省48%,近乎于独占福建半壁江山。反观人口略高于福州的泉州,由于是地级市的缘故,医院仅有5家,不仅只有厦门的38%,更是只有省会福州的18%,全省占比更是低到不足9%,如此成绩对于一省第一大人口城市而言,略显囊中羞涩。
十七、文旅收入:1、厦门亿,占比26.6%2、福州亿,占比14.7%3、泉州亿,占比14.2%虽然厦门属于全国文旅名城,文旅收入也是占整个福建的27%,稳居福建第一,但但从文旅收入绝对值来看,亿的城市实属黯然失色,和成都武汉等城市的亿成绩相比,甚至有点囊中羞涩。即便如此,福州和泉州依旧只有厦门的55%,可谓是望尘莫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福建在全国的文旅地位依旧是乏善可陈,处于相对偏后的位置。
十八、大学数量:1、福州35所,含1所双一流院校,占比39.3%2、泉州18所,无双一流院校,占比20.2%3、厦门16所,含1所双一流院校,占比18%大学作为科教资源的象征,无疑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强有力保障。省会福州不仅拥有全省40%的大学资源,而且即便是副省级厦门+泉州两座城市的大学总和,也不及福州一城,当然,这一差异在全国各地都是如此,省会城市享有科教资源优先权。泉州和厦门虽然均只有福建的一半,但全省占比均处于20%左右,以至于福建另外6城的大学数量仅有20%。
十九、人才:1、福州43万,占比42.2%2、泉州20万,占比19.6%3、厦门18万,占比17.6%在人才决定未来的现代化经济时代,谁拥有更多的人才储备势必将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而拥有绝对科教资源优势的省会福州自然成为全省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摇篮,在校大学生数量足足占全省42%,依旧是一个抵两。反观副省级厦门,虽然拥有全省第一学府厦门大学,奈何大学生储备依旧屈居泉州之后。
二十、新增发明专利:1、福州0.43万件,占比34.1%2、厦门0.38万件,占比30.4%3、泉州0.22万件,占比17.6%厦门虽然在科教资源和人才储备上均垫底三城,但在象征科技科创成果的发明专利上,反而完胜泉州,足足是其的1.73倍。即便是和省会福州相比,也同样只落后了13%,极有可能后来居上。另外,福州和厦门全省权重均超过30%,不仅在福建是首次,即便是放眼全国,如此成绩也实属不多见。这也充分说明了福建的科技科研主要依赖于福州和厦门。
汇总:经过以上20项核心指标的全方位对比分析之后,相信大家对于福建三大城市各项核心指标的全省权重有了更科学直观的认知。各大领域的福建第一城也就自然一目了然。最后,我们便来看看最终的综合权重结果:1、福州全省综合权重为49%,共计9项第一,10项第二,1项第三。其中全省权重大于30%的共计11项,而小于10%的仅有1项;2、厦门全省综合权重为46%,共计7项第一,5项第二,8项第三。其中全省权重大于30%的共计7项,而小于10%的仅有1项;3、泉州全省综合权重为40%,共计4项第一,5项第二,11项第三。其中全省权重大于30%的共计6项,而小于10%的有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