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涌现出了无数优秀强劲的军队,三野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三野是什么部队?为何会成为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实力最强的军队?陈毅元帅的十大虎将到底有多厉害呢?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将士共击毙国民党军队八百余万人,而三野,就歼灭了其中的两百五十万人,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
三野之所以这么厉害,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它有着大量的战斗经验。
三野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慢慢改编扩建而组成的。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本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大量的敌后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
而山东战区也是抗日战争打得非常激烈的一个地区,因此由这两支部队合编而成的三野,战斗经验自然丰富。
第二,三野的统帅。
三野司令由陈毅担任,副司令则是粟裕,两位都是我国的著名军事将领。
陈毅多才多艺,善领军,并且对外交际也十分在行,粟裕仅仅花了几年时间便从班长做到军团参谋长,其才能可见一斑。
带头的将军厉害,手下的兵自然没有差劲的,陈毅还有十位作战能力极强的猛将,这同样也是三野实力强劲的重要原因。
威猛悍将——上将许世友
首先是第9纵队司令,许世友。
要说三野中最为强硬,最凶悍的将领,许世友必在其中。
许世友是三野第九纵队的司令,八岁时上了少林寺,学得了一身好功夫,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和尚将军”。
和许世友一身好功夫搭配的,是他那直率强硬的性格,因为他的火爆性格,在红军时期甚至还和毛主席有过矛盾。
当时许世友甚至扑倒过毛主席的警卫员,但最终被毛主席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那么,有这样一身功夫的许世友,军事才能如何呢?答案是很好。
刚开始加入红军时,许世友就凭借敢打敢拼的性格七次参加敢死队,并在年4月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带领全师作为先遣队,担任侦察、开道、筹备粮草的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被调至山东地区担任指挥,在胶东许世友的威名无人不知。
灭日伪军,剿山匪徒,还将手中的队伍越带越大,最终成为了威名赫赫的华野第九纵队。
解放战争时,身为三野的“十将军”之一,许世友同样战功显赫。
在济南战役开始前,毛主席便点名让许世友前去指挥,许世友也不负众望,最终攻下了固若金汤的济南。
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在建国后还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在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等人身体抱恙的情况下,出任对越反击战司令,成功击败越南军队。
铁面将军——上将王建安
第二位就是第7兵团司令王建安。
王建安一开始在吴佩孚的手下当兵,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担任重职,和许世友一样,在反围剿作战中立下了无数战功。
两人一开始同在红四方面军,并且都是军中著名的悍将,关系非常好。
但之后因为张国焘的事情,许世友准备离开延安回四川打游击,但是不打算向中央汇报。
而得知了许世友想法的王建安直到这个想法欠妥,便立即报告了中央领导人,因此导致许世友受到了党内处罚,两人关系也开始破裂。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王建安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哪怕是自己十分要好的朋友,在他犯错误的时候,王建安一点也不会念旧情。
解放战争期间,王建安担任三野第八纵队司令。
年1月,在鲁南战役中,王建安以及友军歼灭国民党军队五万余人,随后不久,又在莱芜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第七十七师.
不过在解放战争中,王建安最出彩的表现还是和许世友发起的济南战役。
之前说过,毛主席点名让许世友担任济南战役的总指挥,毛主席还点名了一个副指挥,那个人就是王建安。
而毛主席安排两人合作或许是为了化解王建安和许世友之间的矛盾,不过更关键的原因还是王建安稳重的性格能够和强硬的许世友更好配合。
最终王建安和许世友也不负众望,攻下了易守难攻的济南城。
壮族将军—上将韦国清
第三位是第2纵队司令韦国清。
在这十位虎将中还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将领,他就是韦国清。
三野第二纵队的司令韦国清是壮族人,出生于广西,虽说是少数民族,但是韦国清一样从小就接受了先进思想,并在年就投身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韦国清担任了一个特殊且重要的职位——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开赴山西前线办学,由此可见韦国清的军事知识之丰富。
年韦国清进入前线作战,在任新四军第四师的副师长时,师长彭雪枫不幸战死。
而韦国清临危受命,在日军的围剿之中带领部队突围,成功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的主要战绩是在山东战场。
率领三野第二纵队的韦国清正面和国民党的两个满编师团进行作战,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歼敌两万多人,为华中地区的解放做了巨大贡献。
此外,在淮海战役中,韦国清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
时任淮海战役苏北军团司令的韦国清,仔细分析了战场局势,认为蒋介石一定会派增援部队从徐州驰援。
于是果断下令在南线战场安插伏兵,旨在拦截敌人的增援部队,后来果然拦截了杜聿明的部队,在淮海战役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书生上将——叶飞
第四位是第10兵团司令叶飞。
如果说韦国清少数民族的身份很特殊,那么叶飞就更特殊了。
因为叶飞出生在菲律宾的一个华侨家庭里,所以他也有“华侨将军”的称号,同时他也是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
叶飞十八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九岁时就开始活跃于红军在闽东地区的行动,为红军在闽东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叶飞最为闻名的,还是他随机应变的气魄。
年,叶飞奉命前去国军地段进行合作,怎料对方忽然兵刃相对,而在出发前,陈毅就曾告诉过叶飞:不可动武。
但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叶飞决定御敌反击,不然新四军就很难挺进苏北,于是叶飞率领自己一个团的兵力击败了对面十三个团,一战成名。
三野时,叶飞担任的是第一纵队司令员,在泰安等地击败国军,解放了泰安,大汶口等地,同样也是三野里的一名悍将。
叶飞样貌清秀,实在让人很难将他和场上杀敌的将军联想到一起,当然叶飞的文化知识同样出色。
建国后曾任福建省省长,担任过交通部长,还积极致力于福州大学的创建,十分重视教育,可谓是能文能武。
阻击高手——上将宋时轮
第五位则是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
由于喜欢喝酒,宋时轮和许世友结为了好友,虽然宋时轮的性格没有许世友那般强硬,但是依旧十分火爆。
宋时轮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后,便开始下乡组织队伍打游击战,之后才被红军收编。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宋时轮出任的是第十纵队司令员,而他的部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非常擅长打阻击战。
宋时轮的阻击战打得有多好?
宋时轮当时所处的梁山地区,平原居多,在本就不适合阻击战的地方能够用阻击战打击敌军,足以见得宋时轮的军事能力有多么强悍。
也正是宋时轮的阻击,打得国军猛将邱清泉等人苦不堪言,那时也有这么一个外号“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工程上将——陈士榘
第六位是第8兵团司令陈士榘。
陈士榘,十八岁时便参加了革命,并且当选了士兵代表,仅用四年时间,便从排长升至师参谋长。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陈士榘指挥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的一次重大胜利——温坊战斗。
在这场战役中,陈士榘以少敌多,率领部队歼灭敌军四千多人。
年,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胜利平型关大捷之中,陈士榘又伏击了日军,为平型关大捷争取了时间。
一年后,陈士榘转至晋西地区,担任晋西司令员,在那里开辟了抗日根据地。
年,陈士榘带领部队发动连云港战役,歼灭汪精卫军队两千多人,而陈士榘一方仅仅阵亡三人,这一场胜仗打响了陈士榘的名声。
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榘担任三野第八兵团司令。
在孟良崮战役里,陈士榘军队表现优异,连同其他纵队一起击败了国民党主力军队第七十四师。
这一仗使得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也使得蒋介石“三个月解决华东战事”的美梦破灭。
年,当时已经三十九岁的陈士榘作为西线司令员,果断进攻洛阳并攻克,直接将国民党的关键路线切断,再一次令国民党军队元气大伤。
至于为什么陈士榘被称为“工程将军”,那是因为在我国研发原子弹期间,就是陈士榘率领十万工程兵为我国建设了核弹的发射基地。
战时能灭敌,安时能辟地,陈士榘无愧于“工程上将”之称。
陆空虎将——中将聂凤智
第七位是第9纵队副司令聂凤智。
在正司令许世友身边做事,聂凤智的能力自然不差。
而且许世友这个出了名的暴脾气,却多次公开赞赏聂凤智的军事才能,足以见得聂凤智打仗有多猛。
对于聂凤智,最值得一提的事有两件,第一件事就是济南战役期间。
济南战役时,第九纵队被安排打助攻,而聂凤智拿到通知之后,将“助攻”改为“主”,并以此为命令下发了第九纵队各师团长。
济南战役开始之后,济南守军王耀武知道解放军主攻的军队是城西,于是布置了大把人守在城西。
可战争开打不久,王耀武竟发现城东的第九纵队解放军竟然也打得十分凶猛,于是只得将兵力调派部分到城东。
可这一调兵,城西的攻势又抵挡不住了。
最终济南被解放军攻破,聂凤智功不可没。
第二件事就更令人惊讶了,那是年,陈毅接到了华东军区空军司令一职短缺的消息,思来想去之后决定让聂凤智担任。
而聂凤智也没有让陈毅失望,仅一个月就成功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并在之后的朝鲜战争中为志愿军的空中战线拓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王老虎”——中将王必成
第八位则是第6纵队司令王必成。
王必成“王老虎”的称号来自于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担任新四军第1支队参谋长、团长的王必成,经常分析战场局势,和友军部队一同出击御敌。
在此期间,王必成率领部队接连打击日军军队,其作战次数高达两百多次,胜多负少,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王老虎”。
解放战争期间,王必成又担任了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
在著名的“苏中七战”中,王必成率领自己的部队参加了五次战役,五战全部告捷,打出了第六纵队的气势和威名。
在和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中,王必成率领第六纵队协同第八纵队一起攻下孟良崮主峰。
并且随后突破七十四师的指挥部,敌军师长张灵甫也被当场击毙。
整场战役下来,国军被歼灭三万两千余人,而六纵就消灭了地方的近六千人,可以说为解放军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开了先河。
拼命三郎——中将陶勇
第九位则是第4纵队司令陶勇。
陶勇是军中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战场上他亲自冲锋在前线,在他的刀枪下流过了不少敌人的鲜血。
而陶勇还有一件流传极广的趣事。
抗日战争时期,陶勇去一个团支部商议战事,竟发现支部门口是一个女兵在站岗。
这使得陶勇大发雷霆,将团长叫了出来大骂一顿,这才将女兵换了下去。
而这名女兵名叫朱岚,日后则成为了陶勇的妻子。
“皮氏走位,由少晋中”——中将皮定均
第十位就是第6纵队副司令是皮定均。
皮定均同样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传奇将领。
在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在豫西地区建立了赫赫战功,不仅打击了该地区的日本军队,还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年,国民党军队集结了三十余万大军,准备合围中原解放军。
面对敌军的合围,中原解放军决定让皮定均六千兵力的旅团前去拖住敌人,并且完成突围。
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敌军兵力以压倒性的优势合围皮定均军队,面对装备精良的三十万大军,当时人们的描绘非常传神,说是被“三十万个铁桶合围”。
可就是在地方的三十万大军合围下,皮定均靠着自己的智谋和走位,不断地带领自己的军队“反复横跳”,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
有着足够的战斗经验,有着英明无比的陈毅,粟裕,加上阵营里面威名远扬的十位虎将,三野也成为了解放战争中令敌军瑟瑟发抖的存在。
当然,除了三野,那些抗战中的战士们,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敬仰的伟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