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记者何佳媛马丽清林雅/文叶诚/摄
“有福之州·对话未来”系列活动是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活动。昨晚,“有福之州·对话未来”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院士峰会行沙龙在三坊七巷水榭戏台举行。
12位院士、资深教授、政企专家等嘉宾相聚一堂,围绕“强化创新发展双轮驱动,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主题,展开高端对话,分享数字经济的发展思考,碰撞创新发展的思想火花。
张军
张军:让数字经济脱虚向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认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让数字经济脱虚向实来支撑一、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高度重视在硬件、传感器等方面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对学校课程体系、专业进行重塑,将软硬件融合,同时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除了重视平台经济,还应加强对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投入。
陈杰
陈杰:向全民普及数字信息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介绍,数字中国的内涵有三方面,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或数字社会、数字治理)、数字生活。
其中,数字生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发展好数字经济、做好数字政府转型的同时,也要做好向全民普及数字信息技术的工作。
金东寒
金东寒:人才培养要强调“怎么干”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介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要在“怎么干”方面下功夫。新工科就是按照需求来培养人才,强调三点:一是为产业发展建专业,专业的建设一定要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二是为技术发展改内容,高校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三是为能力提升提供方法,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杨学山
杨学山:数字技术创新“产品为王”
北京大学教授、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认为,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还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要以产品为抓手。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支撑,核心还在产品上。产业数字化可以百花齐放,不仅要看到“toC”(面向普通用户),更要看到满足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围绕产品走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道路。
梅宏
梅宏:要么主动拥抱要么被淘汰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梅宏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任何一个行业与企业,要么跟上形势主动拥抱,要么被市场淘汰。政府很有必要加大宣传、加大教育,完成一次所谓的“范式变迁”。新的范式就是一套新的世界观和体系。思想理念先行是这次数字化转型中,各行各业首先要上的一课。
郭华东
郭华东:用数字技术为减排作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所长郭华东表示,最近业界谈得比较多的是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可以用数字技术为减少碳排放作出贡献。要大力发展“数字孪生”,因为可以节省能源;要更多利用数字经济的方式,比如推广数字会议、使用电子文件等来节省资源;要通过技术革命来实现真正的绿色计算。
童庆禧
童庆禧:数字化教育可助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童庆禧表示,数字化教育的特点是可以跨界,可以远程,比如让边远地区的青年人也能得到名师的教育和启发。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竞赛、辩论,来提高大家对于科学知识,对于技术的兴趣。数字化教育让技术的门槛逐渐降低,有助于青年人提高创新能力。
林惠民
林惠民:从小加强创新基因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林惠民说,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是社会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