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不大不小的新闻:
闽侯县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典型做法推广地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微截图
乍一看没啥,但和“撤县设区”联系在一起,就有意思了。
早在年,国家发改委就提到要“推动城市群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县和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率先设市(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年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截图
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典型做法推广地区,这个头衔意味着闽侯又多了个“撤县设区”的资本!
区与县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采取城市管理方式,后者偏向农村管理方式。随着中国城镇化步入中后期,撤县设区(市)成了必然趋势。据相关统计,近5年来,全国共有74地完成撤县设区(市)或合并为地级市。
“支持福州条件成熟的县(市)改区”已被写入《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年)》。
在省政府办公厅今年10月的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到:
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强,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力,积极推进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撤县设区屡屡被官方提及,是因为福州有着急迫的“扩容”需求。长期以来,管辖范围偏小、人口集聚不足,制约着其作为省会城市的带动能力。如今,不管是实施强省会战略,争创国家中心城市,还是发展福州都市圈,都需要提升城市能级。
而撤县设区是福州扩大城区范围和人口规模的捷径。
撤县设区的大方向是不可逆的。但福州目前下辖6个县和1个县级市,凭什么是闽侯呢?
撤县设区首先要考虑的县与市区的空间距离。
根据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闽侯县荆溪镇、上街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以及连江县琯头镇都已被纳入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但从区位上看,闽侯是距离福州城区最近,也是与主城区接壤范围最广的县市。
除了连江,“财大气粗”的福清撤市设区呼声也很高,奈何它和主城区隔着巨大的断裂带。
撤县设区还要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能否转变为城市化社会治理模式,这关系着城市未来的资源调配和功能转移。
围绕大力推进福州都市圈建设,福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提出加快闽侯滨江新城建设,推进闽侯、连江与主城区融合。此外,通过实施荆甘一体化战略,闽侯将实现与鼓楼城区互融互通。
具体来看,洪塘、浦上、湾边等7座跨江大桥早已把闽侯与福州城区连成一片,地铁2号线更直通市区。未来还将通过滨海快线、地铁5、8号线、北环路、闽侯三桥等路网,打造环福州“半小时交通圈”。
而在房地产市场,闽侯始终是福州刚需外溢的主战场。
从区位和融合程度来看,闽侯和福州城区有着天然的适配度。
不过,撤县设区是有条件的。从数据指标看,闽侯能否接得住“撤县设区”的使命?
根据民政部起草的《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心城市郊县(县级市)改设市辖区:
1、须该县(市)就业人口中从事非农业人口不得低于70%;
2、第二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
3、改设市辖区的县(市),全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不得低于上一年本市市辖区对应指标的平均水平。根据统计,闽侯去年二三产业比重远远超过指标,但非农人口不达标。对此,闽侯已喊出:下一个5年,城镇化率要达到70%。
经济增速与六区均值也有一定距离,但闽侯在发力了。上半年,闽侯全县GDP高达.3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排名全市第三位。
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流向也为闽侯撤县设区提供了基础。
“十四五”期间,福州力争建成区面积要从平方公里跃升到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要从万跃升到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而这个缺口,闽侯能补。年,闽侯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位列全省县区市第一;常住人口98.82万,并已全面放开落户。
作为既有天赋又有实力的“种子选手”,闽侯撤县设区的势头很足,为城市发展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闽侯一旦“改区”完成,不止能提高福州的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居民还能享受到诸多政策倾斜,如工资水平上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对于闽侯楼市来说,钱、产业、人口的导入将带来更多的购房需求和土地增值。
期待八闽首邑进一步拥抱主城区!
文章东街1號原创,音频、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