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绿伞”下的福州,福建省省会,有着“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
福州在一棵“大绿伞”下,那是什么伞?就是榕树呀!不信,你到这座古城的街头巷尾去看吧。在许多没有被时光消磨尽的角落里,总有一棵、两棵枝叶茂盛的大榕树,像是一把把“大绿伞”,慈爱地遮蔽着下面的一切,似乎还在向过往行人和天真的孩子们,娓娓讲述往昔的故事呢。
说起福州的榕树,来历可早啦!北宋时期有一个叫张伯玉的太守,提倡在城内城外到处种植,形成了“满城绿荫,暑不张盖”的景象。可别忘记了种树人,如果能够有一棵保存到今天,就是千年古树的“树爷爷”了。古人为什么遍城种榕树?是为了美观、防暑,也是为了环境保护呀!我们可不能随便砍树,破坏大自然的和谐,辜负了祖先的一片苦心。福州的市树是什么?当然是榕树。市花是香啧喷的茉莉花。福州和别的城市不同,还有特殊的市果呢!当然是甜蜜蜜的福橘。
福州还有一个别名,叫做“三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在福州城里有于山、鸟山、屏山三山鼎峙,好像是它的骨架,装点出特殊的风景,所以福州人就骄傲地把自己的城市取一个别名叫“三山”了。福州的别名还多呢,有合沙、东越、左海等好几个别号。我爱福州的大榕树,喜欢绿葱葱的于山、乌山、屏山三座山。不仅由于它们很美丽,还因为在一棵棵树身里、小山上,掺和进了深深的历史元素。
你看,在这些榕树树阴下,曾经闪现过鸦片战争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寄小读者》的冰心,科普大师高士其,最早的翻译家林纾、严复,以及文化大师郑振铎,化工学家侯德榜,数学家陈景润等其他许许多多杰出人士的身影。这里还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中国人永志难忘的马尾海战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啊,我们能够忘记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历史吗?福州城外还有鼓山、旗山、青云山三座有名的山。鼓山上的摩崖石刻和涌泉寺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里还有一座福山,福州这个名字就是从这座山而来的。福州还曾经叫闽州。福建省简称为闽,以及福建本身的名字,都和这儿有关系。古老的福州有许多珍贵的古建筑和古街巷。最有名的是城中心的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为“三坊七巷”。可要好好保护,千万不要损坏了。要知道,古建筑的一丁点儿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历史的见证呀!
我爱福州精致的工艺品。特别是“福州三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还有“榕城三绝”脱胎漆器、纸伞、牛角梳。买一个带回家,是最好的礼寿山石雕是用这儿寿山出产的寿山石雕刻的。寿山石有斑斓的色彩,细致的纹理,被称为“石之君子”。一块块寿山石雕是大自然的神功,也是了不起的人工艺术品。我爱听这儿的闽剧,还爱吃福州的锅边糊、扁肉燕鱼丸,这可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小吃呀!
“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泉州古老的开元寺里,静悄悄躺着一艘大船。这艘船奇形怪状的,和人们在附近海港里看惯了的渔船、客船都不一样。船头船尾都是平的,船底是尖的,船身又扁又宽。船壳是用一块块木板重重叠叠拼凑起来的,结合得非常紧密。船里有13个密封舱,看起来它的年龄非常古老,一些木板已经腐朽了,整个船身似乎也快要散架了。从船头到船尾残留的长度有米,最宽的地方有9.15米。如果恢复原来的样子,一定更长、更宽。
这艘船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不放下水,像宝贝似的藏在陆地上的这个古庙里?原来这是年在泉州湾的后诸港里发掘出来的一艘古船。考古学家仔细研究后宣布,它原本有34米长、1米宽,从甲板到船底有4米深,可以载重多吨,是一艘13世纪泉州制造的中型远洋货船。它装运着许多南洋出产的货物,似乎刚刚回到这里还来不及卸货,就不幸遇着一场无情的风暴,不声不响地沉没在港湾里。是的,这里面对台湾海峡,正是夏秋台风经过的地方。每当海上刮风,海浪就很大,给古时候的木帆船航行带来许多不便。
不消说,海上风浪是出海的船只最可怕的敌人。为了祈求风神,保佑一路平安,这儿还留下特殊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呢。啊,这是古时候远洋航海的证据呀!泉州是古代有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啊,泉州港,打从唐代开始,就是中国对外通商的门户。到了宋元时期,一下子成为东方最大的海港,迎来了来自印度洋、地中海的许多客商。
在这些远方客人的嘴里,泉州换了一个名字叫做“刺桐城”,传遍了欧亚非三大洲许多地方。为什么它叫这个名字?因为五代时期这里就遍种刺桐树。红红火火的刺桐花,不仅表现出这个南方海港火辣辣的气象,还含有吉祥富贵的意思。今天泉州把定为市花一点也不奇怪。
一艘艘商船开来开去,不仅运送来许多异国奇珍异宝和各种肤色、说各种语言的商人,一时呈现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随着通商越来越频繁,还跟着传来了许多不同的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景教、摩尼教和犹太教,都在这里建造了各自的寺庙,或者留下别的遗迹。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也专门派来两个弟子三贤、四贤来传教,死后就安眠在泉州,留下灵山圣墓。
这里还有千年古刹开元寺和东西塔,国内现存最早的清真寺,加上中华本土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以及海峡两岸同胞共同膜拜的天后宫妈祖等,形形色色的宗教遗迹,使泉州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宗教博物馆”。泉州啊,古老的泉州,还有深沉的文化沉淀。听一听晋唐时期的余韵南音,看一看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梨园戏、高甲戏,号称“中国一绝”的提线木偶。买一些泉州木偶头、惠安石雕、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带回家,都是最好的纪念品。
泉州还有古色古香的宋代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这里也是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发展了独树一帜的武术技艺,更加增添了它的名声。各色各样的小吃也是文明的结晶。泉州小吃太多了,九重稞、土笋冻、绿豆饼、橘红糕,还有许多一下子说不完名字的食品都会迷住外来的客人。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话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