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另一次不为人知的悲壮长征,40年后粟裕再
TUhjnbcbe - 2025/1/19 17:25:00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116/v2v0j7r.html

总要有人牺牲,总要有人去承担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真实的战争。

绝密的任务,反向的“长征”

年6月,第五次反围剿已经打了整整一年,大小战斗上百次,红军没有打过一次痛快的歼灭战,反而越打越被动,根据地也越打越小。在李德、博古的指挥下,红军放弃了最为拿手的游击战法,执着于依靠阵地战和攻坚战保卫苏区,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让一支常胜之师接连尝到败果。

李德虽然是十足的军事教条主义,却也明白在蒋介石50万重兵的重围之下,已经失去了战场主动权的红军必须另谋出路。而李德的想法是干脆放弃苏区,向西南突围,去湘西和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师,创建新的根据地。

红军主力做战略转移,势必引来蒋介石的穷追堵截。为了起到隐蔽性和干扰性,起到声东击西的效果。李德计划先让正在瑞金休整补充的红7军团组建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击,沿路进行抗日宣传,推动抗日运动发展,在一个半月之内抵达皖南进行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

红7军团是红军主力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部队接近人,其中多为在瑞金突击补充的新兵。全军团长短枪只有余支,一部分轻重机枪,6门迫击炮,很多战士们手中拿的都是梭镖这样的原始武器。

不过虽然装备简陋,且缺枪少弹,但红7军团却也有两个最为强大的战斗力,那就是军团长寻淮洲和参谋长粟裕。寻淮洲此时21岁,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曾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以一个团的兵力全歼敌人一个精锐团,击溃两个营,名震全军。粟裕27岁,第一反围剿献计“诱敌深入”,击溃敌18师,活捉其中将师长张辉瓒,也是得到主席和朱老总的盛赞。

这次接到李德的命令,寻淮洲和粟裕这位两位“青年军事家”,其实都表示了对任务的不理解。

为什么突然决定红7军团北上?

为什么时限是1个半月?

为什么李德的命令如此突兀?

单从战略上来讲,此时北上困难重重,并且难以起到改变局势的作用,投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是可以预料的。

寻淮洲和粟裕不知道,李德在此时已经决定红军主力在9、10月间开始进行“大突围”和“大撤退”。派7军团去皖南,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带,主要是为了吸引和调动敌军,掩护红军主力行动。但李德并没有将这个意图告诉红7军团,并将这次任务定义为“绝密”。

7月30日,红7军团在罗炳辉红9军团的掩护下先于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部队出瑞金北上,沿途击溃敌民团和地方武装力量,成功渡过闽江,完全进入敌占区。

分兵诱敌,孤军深入,红7军团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千里转战,帅星陨落谭家桥

出兵之始取得连连大捷,并且未遇强力阻击,也让7军团将士们斗志昂扬。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挺进皖南,也可在敌心腹地带进行游击,留下革命的火种。但是恰恰在此时,李德、博古突然改变计划,令7军团改路东进,袭取福州。

不到支的长短枪,没有任何重武器,数千疲惫之师,却要攻取福建省会,李德的命令无疑让7军团的命运再次蒙上了阴影。福州城高壁坚,守军兵力雄厚,且还有一个师的援兵即将抵达。寻淮洲和粟裕不愿打,又不得不打。

福州之战红军将士打得十分英勇,但在敌军飞机大炮的轮番攻击下,几度强攻都毫无成效。面对严峻的形势,粟裕心急如焚,力劝军团政委乐少华:

“上面的命令是相机袭取福州,现在已经失去了袭取的机会,即便强攻入城,也解决不了敌人,反而要把自己困在里面,必须考虑撤退。”

乐少华拥有最高的决策权,虽然他不懂军事,却也明白攻取福州毫无希望,便同意7军团撤出战斗。福州一战因为粟裕的据理力争,部队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但是不利的一面是,7军团出征时有9军团的帮衬,声势浩大,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敌人。这次攻打福州,则彻底暴露了7军团的实力。当敌人认识到这只是一支几千人的牵制部队时,便开始了疯狂的追击、堵截,千方百计要消灭这支疲惫的孤旅。

4个月,多公里,7军团在李德一封封的命令催促下历经大战,最终被迫转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刘畴西的地方武装红10军会师,合组为红10军团。以方志敏为军区司令,刘畴西为军团长,寻淮洲降任19师师长,粟裕则调离主力部队,担任军区参谋长。

10军团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继续执行北上皖南的任务。军团长刘畴西计划拿敌人最精锐的补充第一旅作为突破口,用3个师打3个团,这是绝对的富裕仗。刘畴西黄埔1期毕业,又留学过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单论科班资历,红军中只有左权可以相比。但是偏偏红10军团的第一仗,刘畴西却失算了,他低估了一个人,第一旅旅长王耀武。

刘畴西计划用原红10军游击队改编的20、21师伏击敌军,而战斗力最强的19师却被留做了预备队。游击部队打攻坚,最擅长运动战部队却用来替补,这份作战部署过于乐观。

第一旅追击突围的红军,行进至乌泥关、谭家桥一带,被埋伏多时的20、21师发起突然袭击。久经沙场的王耀武反应非常迅速,命令受到袭击的前卫团原地死守,其余各部进行增援,并对红军发起反击。

战斗异常激烈,20师坚守的乌泥关竟被第一旅的反冲锋冲垮。寻淮洲得知制高点失守,当即率领19师回援,反攻高地。但此时战场形势已经完全被逆转,伏击战被拉入遭遇战甚至阵地战。19师仰攻高地,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又何谈胜算?

寻淮洲身先士卒,手持机枪亲自率队冲锋。王耀武从望远镜看到这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由衷感慨:

“真虎将也!”

但这位英勇的红军虎将,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被炮火击中负伤。19师夺不回阵地,21师的阵地又被突破,3个师全部受挫。刘畴西无奈之下,只得命令全军撤出战斗。

谭家桥一战,10军团虽重创第一旅,自身却也损失近千人。寻淮洲在转移途中因伤势过重牺牲,更是让全军士气低落到了冰点。

浴血怀玉山,残兵成为星星之火

方志敏曾预言谭家桥战斗是决定性的一战,胜则能在皖南站住脚跟,败则处境更加艰难。首战失利,面对国军30多个团的追击,和到来的寒冬,物资匮乏的10军团只能不断与敌军周旋,无力再战。刘畴西一心让部队得到休整,坚持全军返回赣东北苏区,粟裕力主分兵游击的意见未被采纳。

在10兵团返回的途中,粟裕率领先头部队多人走在前面。这支所谓的先锋其实是由军团机关人员、后勤人员、伤病员,以及没有弹药的迫击炮连和重机枪连组成,战斗力很弱。粟裕深知形势的险恶,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急行军,不能有片刻停留,力求尽早突出封锁线。也正因为粟裕坚持,这支人的残兵,成为10军团唯一成功突出重围的一支孤军。

而在另一片战场,率主力殿后的刘畴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不断下令休整,或是遇到阻击就绕道,使得部队行动迟缓,最终在怀玉山陷入敌军追兵的重重围困。10军团主力余人血战数场,伤亡殆尽。

本已突围成功的方志敏,为了劝说刘畴西迅速跟进,孤身返回策应主力部队,却在之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刘畴西也在怀玉山的战斗中右手负伤,不幸被俘。面对死亡的威胁和金钱名利的诱惑,甚至是国军中故友的劝降,这两位信仰坚定的革命家始终没有选择妥协,以最为从容的姿态走上了刑场。

刘畴西曾对狱中的战友说:

“死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什么时候死,我不知道,因为生命已经握在最凶恶的敌人的掌心。”

在方志敏决定回去策应刘畴西之前,曾让粟裕率部先行撤离。这也许是自红7军团出征以来,到红10军团兵败怀玉山后,唯一正确的命令。这成功突围的人,成为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他们在粟裕的领导下,从南方游击队,到新四军第二支队,再到华野4纵,最后成为解放军唯一支打过英(炮击英舰紫石英号)、美(抗美援朝)、苏(珍宝岛战役)三国部队,且无一败绩的23军。

而粟裕也一直没有忘记红10军团的使命,孟良崮战役全歼王耀武引以为傲的74师,济南战役更是活捉王耀武复仇。粟裕为那些牺牲在福州、谭家桥、怀玉山的战友们,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不过对于当年的李德命令红7军团北上的命令,粟裕仍是耿耿于怀,甚至一直没有想通。年,粟裕找到了叶剑英,提出了那个困扰他40余年的疑惑:

“抗日先遣队是否是在王明的错误指导下派出的?”

叶剑英则回忆到:

“派出先遣队,是红军主力已经要转移作战略转移,需要这支部队去做个引子。这在当时是绝密的计划,所以并没有告知你们。”

错误路线,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一切付出都是无意义的。而如果是因为革命需要,战略的需要,那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这是粟裕为先遣队的战友们,找到的答案。在粟裕病逝后,家人遵循他的遗嘱,把将军的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其中就有黄山东麓的谭家桥,那是将军最为挂念的地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另一次不为人知的悲壮长征,40年后粟裕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