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到底是扩招还是缩招,搞清楚这一点,对于判断考研大势很有帮助,可以避免报考的盲目性。
前几天,本号分析了湖北13所院校硕士招生情况,得出一个结论,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即使扩招,也是数量有限,因为同时存在扩招与缩招的需求。具体分析可查阅文末所链接的文章。
本文再将视野扩大一些,看一看各地名校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本文梳理了东南西北23所名校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最终结论还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总体上保持稳定,未发现大量扩招和大量缩招的情况。在此说明一句,本号文章都是以事实说话,数据都有出处,所以文中列出了许多图表。
(一)复旦、上交、东南、兰大、川大、武大、中南财法7校,维持招生规模不变。
经过比对两年招生简章可以发现,一些院校招生计划未变。四川大学,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名,其中全日制名、非全日制名,学术学位名、名,年这5个数据丝毫未变。详见下图。
武汉大学从年到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都是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左右,此外专项计划另行公布。级硕士研究生实际报到人数只有人,低于招生计划。详见下图。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是维持总量不变,甚至接收推免生的数量也未变。这说明,对于高水平院校来说,研究生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难有大的变化。五校具体情况见下图。
(二)西交、广大、暨大、厦大、吉大、福大和湖南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9校,增加了招生计划。
西安交通大学——年,拟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名。拟招收攻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名。年,拟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名。拟招收攻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名。这说明,非全研究生维持未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增加名。具体变化见下图。
湖南大学——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余名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余名。由此可知,年增加名,以非全为主,下图为证。
广州大学——年拟招收3名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其中学术型名,专业型2名。年拟招收名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约名),其中学术型名,专业型名。可见,学术型减了50名,专业型增加名,详见下图。
暨南大学——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5人,比年增加名。其中,全日制由4人增到4人,学术型仍然为人,专业型由人增到2人;非全日制由人增到人,详见下图。
厦门大学、吉林大学、福州大学和湖北大学、江汉大学也增加了招生计划,具体数据见以上图表。
(三)武理、中大、华科、山大、南大、华中农大、苏州大学7校降低了招生计划。
武汉理工大学——年招生计划不得而知,但级硕士研究生报到数量为名。年招生总计划仍未公布,但按照提示,本文梳理了其26个二级单位招生计划,总共为名。这就是说,年招生计划比级实际报到人数少了名,属于大减。
中山大学——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8名(含推荐免试生),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名(含推荐免试生),明显降了名。
华中科技大学——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名左右,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3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名左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名左右。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约7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名。由此可知,直降名。
此外,山东大学缩招名,南京大学缩招名,华中农业大学缩招90名,苏州大学缩减70名。各校两年招生计划见下图。
在梳理的23所院校之中,分别坐落于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以及华东和中南地区,分布地域广泛,基本为“双一流”院校。总的看,7校维持招生规模不变,9校增加了招生计划数量,7校减少了招生计划数量,但23校总招生计划则是减少了个。这就是说,虽然有增有减,但减多于增,招生规模处于微缩之中。
#高考择校#
网友们,从23所院校年招生计划看,总招生量处于微缩之中。这是因为高校发展由外延式进入内涵式,由注重规模变成注重质量。不过,高校发展可分为两种情况,“双一流”院校扩招需求不大,一般院校还有较大的扩招需求但受到宏观上的控制,即使增加招生数量也很有限。不知你们有哪些资料可以补充,期待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