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店里客人很多。
都预约到下下个月了。
李麻花来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村姑陈正在阳台上泡茶。
是的,在福建这种南方又南方的城市,村姑陈一年四季,有三季半,是呆在阳台上的。
我就是一株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耀,才能茁壮成长。
(画外音)李麻花:你是想说自己是绛珠仙草,需要神水浇灌么?原来你想你的神瑛侍者了。
被我暴揍一通,只好讨了个差使,出去买白晒花生。
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去武夷山,因为穷,住在兰汤的一个民宿里。
那民宿的大门口刷着一个大大的切格瓦拉的头像。
晚上从牛栏坑回来,走上坡去,一抬头,那张大大的脸,差点吓得我扭头就跑。
那间民宿的主人,是个温和的小男生,小宅男。种了一院子的多肉,都长得非常好看。尤其是铜钱草,能长到巴掌那么大。
想起我院子里稀稀拉拉,活不过一年的多肉,赶紧抓着他请教。
但说来说去,也只是一些我早已经耳熟能详的技巧,看来,只能归功于武夷山的水土好,适合植物生长了。
不过倒是学了一手养铜钱草的技术。
后来,我院子里的铜钱草,也能长到半个巴掌那么大了。
《2》
店里客人愈发多了,我养在店里的多肉,也长得愈发茂盛。
问李麻花,为什么店里客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最近没有爆发的理由啊。
李麻花说,前几天来了几个客人,坐着喝茶,喝完快走的时候,终于憋不住,问出了闷在心里半天的话:你们卖茶怎么这么佛系?
佛系?我们佛系吗?
李麻花说,当然。客人说他在福州大多数的茶叶店里喝茶,喝的过程中,便被进行了各种促销,有暗示买茶的,有暗示充会员的,有暗示交年费的......
一碗茶喝下来,临走的时候,如果不掏钱买点东西,下次都不好意思再来了。
确实是这样,行业惯例便是如此。
那我们又如何佛系了?还是不太理解这道理的出处。
李麻花恨铁不成钢,又敢怒不敢言,只好继续给我解释,我们不是体验中心么,是以体验为主,从没有向客人促销的道理,于是,客人坐着喝茶,我们便单纯只聊茶,一点销售意识都没有。
客人坐了半天,到最后临走,也从不说一个叫客人掏钱的字。
所以客人都极不适应,觉得我们是行业异类。
不积极促销茶叶,是为佛系。
《3》
好吧,我承认,我佛系。
但是,难道一直在促销,一直在推销茶叶,从头到尾都在暗示客人掏钱,客人就会掏钱了么?
不会。
买东西,得要让人家心甘情愿。
即使人家碍于情面,不甘不愿地买了一盒茶,心里也是不舒服的,这茶买回去,估计也不喜欢喝,不是束之高阁,便是转手送人。
谁喜欢被强迫呢?日后一看到这盒茶,便会想起被迫买茶的经历,心里岂不是堵得慌?
这个客人,从此就丢了。
良性的销售策略是,让客人主动想买,自动打算掏钱,这才是上策。
孙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真正地做到茶叶品质好,性价比高,茶艺师服务态度好,茶知识专业性强,才可以深深地俘获客户,不但主动消费,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来消费。
甚至,还会三朋四友地带过来,各种场合自发地替这个品牌宣传......
有了口碑,有了忠实用户,还愁茶叶卖不出去么?
酒香,从来不怕巷子深。
盖因,自古好酒的人,都有一只好鼻子,能闻得到哪里有好酒的气味。
循着香,自己就来了。
《4》
其实,我也不是佛系的。
孔方兄谁不爱呢?嘴上说不喜欢的,一是没能力,二是赚够了。
但村姑陈从来不强迫别人买茶。
我的茶自然是好,性价比自然是高,同等品质,价格只有比别人低的,当然跟某宝某东上的那些黑乎乎“白茶”比起来,价格会高——但那做成咖褐色的所谓白茶,严格意义上根本就不能算作是白茶了,它们如何能列位白茶,用白茶的价格体系来衡量呢?
还是归到黑茶一类去吧。
东西好,才会有足够的自信。
相信在别家买不到同等品质的,在别家买不到同样价格的,在别家买不到同样香气滋味的,在别家买不到同样年份真实的......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才是销售,最好的法门。
打价格战,如同近身肉搏,是最傻的一种做法,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我只听过一节营销课,是大学的时候去蹭听的。
那节课里,老师讲了一个原则,建造竞争壁垒。
说,如果你想在行业里崭露头角,那就要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自己的优势,并把这个优势拉开拉大,让同行都望尘莫及。
那时候村姑陈还小,听得懵懵的,光顾着低头做笔记了。
后来年龄渐大,再想起这个道理,眼前豁然开朗。
我家的茶,无论岩茶红茶白茶,一律有清晰的销售主张与高高的行业壁垒。村姑陈的标签,明显地贴在产品上面。
消费者想忽视,都很难。
不卖假茶,只做精品。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同行们的期望。
《5》
李麻花在一边喝寒露茶,边喝边看我打字。
片刻,她了然地说,我知道了,你说的竞争壁垒,就是这世上只有一个村姑陈,一个李麻花,别人再也变不出来了。
也许别人也有类似村姑陈的人,也有类似李麻花的人,但再也不可能同时集齐村姑陈与李麻花了。
说得像绕口令,但我听懂了。
我欣慰地摸了摸她的头,说,你终于长大了。
被她怒视。
我只好允许她午饭后喝一泡霜降茶,这才冰释前嫌。
看吧,女人跟女人的友谊便是如此,哪怕相识二十几年了,还是这样会因为小事翻脸。
塑料花的姐妹情,果真不是虚言。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