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山海情的另一端,不能错过的福建美食
TUhjnbcbe - 2025/2/15 9:57:00

正在热播的《山海情》中,郭京飞饰演的福建扶贫干部陈金山无疑承担了全局的全部笑点。实际上八闽之地除了难懂的方言之外,还有很多外地很难见到的美食美味,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探寻一番福建的地道美食!

好家伙,上来就是一记暴击,佛跳墙可以说不仅是最出名的福建美食,也是最出名的中国美食之一。一直以来佛跳墙都以其珍贵的原材料,繁复的制作工艺,成为高端菜品的代表。很多影视片里为了凸显厨师的高超技艺,都喜欢拍摄一幕制作佛跳墙的场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佛跳墙制作确实很考验功力。

据说佛跳墙是清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制出来的,通常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山珍海味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

听起来好像平平无奇,实际上里面很多食材都要经过繁复的处理工艺,比如海参、鱼翅、干贝等干货要仔细泡发,鲍鱼除了泡发还要蒸制,鱼肚要炸要浸,而加入的高汤更是要费几只鸡鸭蹄膀等好好吊出来。因为各种食材质地不同,前期一旦处理不好,非常影响成菜的口感,那么就不是一道合格的佛跳墙了。

蚵仔煎是闽南一带常见的美味,也叫海蛎煎、蚝烙,是闽南地区的特色小吃,福建的蚵仔煎也有很多区别,比如厦门等地是使用红薯粉,煎出来稍带韧劲,漳州的蚵仔煎一般是使用米浆,吃起来更酥脆。还有些地方要把沙茶酱和鱼露拌匀,淋在煎制好的蚝烙上,别有风味。

没见过的人只听名字,可能会以为是一种山上的植物,实际上土笋是一种海里的蠕虫,当地人称为土笋,学名可口革囊星虫,身长二、三寸,很像更粗大的蚯蚓,将这种虫子碾压去除内脏后,清洗放入锅中熬煮,虫体所含胶质就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很像果冻,吃的时候配上酱油、陈醋、香菜、蒜蓉等,味美甘鲜。实际上小编第一次吃土笋冻是在晚上,听名字就以为是一种植物,吃起来也没多留意,只觉得挺好吃,白天看到真身后心中暗想:幸亏是晚上吃的,白天是断不敢下口……

沙茶面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顾名思义是加了沙茶酱的面。沙茶酱源自马来西亚、印尼一带,制作非常讲究,一般主料有虾干,鱼干,葱头,蒜头,老姜等十几种食材,经油炸香酥再研磨细,混合制成沙茶酱待用。

沙茶面的制作就很简单了,碱水面清水开锅煮熟,捞到碗里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加入十几种食材,多是内脏、海鲜以及豆制品之类,像什么猪心、猪肝、猪腰、鲜虾、鱿鱼、贝类、鱼丸、豆腐干、青菜等等,种类非常之多,最重要的就是最后要淋上一勺锅中煮开的秘制沙茶酱汤料,一碗美味、丰富的沙茶面就新鲜出炉。

粿条是流行于闽南以及隔壁潮汕地区的一种食物,粿条同河粉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粿条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实际上,闽南一旦对几乎所有用米粉为主料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或“粄”。这种用米粉调成浆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就理所当然地被叫做“粿条”了。

粿条可以炒也可以煮,还可以把粿条卷成筒状,用叉子叉着蘸酱油吃,这样的粿条又被称为“粿条筒”或“叉叉粿”。福建著名的永安粿条最普遍的吃法,就是把粿条用开水烫过之后,放入骨头汤中做成汤粉吃。

太平燕又称扁肉燕,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人们都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之吉,当地还有“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燕皮要选用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碎后,用木棰捣成肉泥,慢慢加入过筛的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然后放在案板上,轧辗成薄片。撒上一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后就是鲜燕皮。继续晾干就是干燕皮。馅要选用瘦猪肉和虾米、荸荠、紫菜等共剁成泥,加酱油、葱白调味,取燕皮包上肉馅,包成圆头散尾的样子。吃的时候可蒸可煮,直接上锅蒸熟即可食用。煮要放入高汤,加上葱花、剥壳鸭蛋、粉丝、香菇、腐竹等,把扁肉燕煮至透明状,就是一碗热气腾腾、滑嫩可口的“太平燕”。

芋饺发源于福建省建瓯市,传说产生于元初,流行于建瓯北部乡镇,现在也已在福建很多地方传开。芋饺制作时是用手捏制,并且并不是用芋头而用芋子制作,饺皮质地细腻、软糯,嫩滑,有黏性。馅儿取猪腿肉和肉燕的馅的作法基本一致。然后用皮包馅捏成三角形。做成后,芋饺肉馅鲜美,面皮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绝煮芋饺的汤汁,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深受当地人喜爱。

又叫锅边糊、鼎边垂,是福建的特色风味小吃。锅边糊和海蛎煎、芋粿、油条、生煎包等一起作为当地人的早餐食用。

福州的鼎边糊是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再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芹菜、葱、虾米、熟鱼干、小肠、花蛤、香菇、白菜等作佐料,烧开后起锅就是一盆滚烫的鼎边糊了。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

同安封肉是厦门同安的传统的名菜。制作时是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上桌才掀盖,所以叫做“封肉”。当地人办喜事举办筵席,席上都要有封肉,并且封肉一般在筵席的中段上桌。正宗的同安封肉非常嫩,据说将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自然倒就能把封肉切开。如今封肉已经成为闽南地区的一道特色美味。

南煎肝是一道最地道最传统的闽菜。制作的特点之一是猪肝要切得比较薄,切薄了才能让猪肝在锅中炒制的时间短,才能在保证猪肝充分熟透的同时又保持鲜嫩口感。第二个特点是猪肝要两次下锅。第一次断生后,盛出,然后锅中留少许底油,加入葱末和姜末爆香,第二次下入猪肝大火翻炒,然后迅速淋上调好的料汁,翻炒让猪肝均匀裹上料汁。第三个特点就是出锅前要淋上麻油,这是点睛之笔,麻油让整道菜香味更加浓郁。实际上南煎肝的名字也是来自两次下锅,猪肝要经过两次煎炒,所以叫“两煎肝”,福州方言里“两”和“南”同音,所以就变成了南煎肝。

文章最后附赠彩蛋一枚,就是

沙县小吃名声之大,早已超出三明,甚至福建。在东南亚一带甚至塞班岛都有沙县小吃,更不用说全国各地了。沙县小吃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品种多。据不完全统计有多种,常见的也有几十种。第二是价格低廉,10块钱在沙县小吃也能鼓着肚子出来,这无疑深受广大打工人的喜爱。第三是标准化。沙县人是很有经营意识的,年就开始执行标准化,从从业人员培训到店招装修到每一种食物,有人说全国的沙县小吃都是同一种味道,这是一种可怕的标准。发展至今,沙县小吃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曾经的市场地位,但不得不说,在众多福建美食当中,沙县小吃绝对属于一朵奇葩。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海情的另一端,不能错过的福建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