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近年来,福州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学校党委、二级党委、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落实“三下功夫”,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上下功夫。一是健全完善沟通机制。建立“书记校长一周一碰头、党委班子一学期一务虚、党建专题半年一研究、中心工作一年一研讨”的沟通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委书记、校长定期面对面沟通研商,在重大事项决策前、重要会议召开前取得一致意见。二是健全完善决策机制。修订学校章程、党委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出台加强政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党委领导重决策、校长负责重执行、专家学者勤献策、师生员工广参与”的决策机制,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三是健全完善融合机制。建立党建业务同部署、共发展、互检验的融合机制,精心制定《福州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年前分“两步走”战略步骤、“10个坚持”发展方略和“6大工程”党建方案。
在抓班子、带队伍、强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提出“五强”“五务”“五有”干部培养理念。对机关管理干部、学院党务干部和学院行政干部进行分类培养,打造政治能力强、业务能力强、执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行政处级干部队伍;选拔精于党务、熟悉业务、勤于政务、善于服务、不怕事务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培养有学术水平、有管理能力、有独到眼光、有胸怀格局、有政治修养的二级学院院长。二是建立“五强”“五务”“五有”干部培养机制。出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引领干部履职能力提升项目”,开设“堡垒党务干部专业能力训练营”,采取调查研究、工作部署、强化落实,推动“五强”“五务”“五有”理念走深走实。三是建立“五强”“五务”“五有”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干部考察的第一位,突出“三把一研”(在严把人选“入口关”“培养关”“政治关”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把好动议人选政治关;突出“五察五重”(考察人选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情况,结合高校实际突出重点),把好考察人选政治关;突出“四看四必”(核查人选看平时考核、看年度考核、看专项考核、看任期考核,严格落实“凡提四必”),把好核查人选政治关,切实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在压责任、抓监督、保落实上下功夫。一是建立一级抓一级工作机制。建立二级党委书记例会一学期两次、党委副书记例会两周一次、团委书记例会两周一次、党办主任和组织员例会一学期两次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学习·诊断·建设”行动。二是建立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出台《福州大学二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方案》,明确述职评议考核的方式、内容、办法和特色指标项目,积极推进把党建工作成效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标“七个有力”出台《福州大学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考准考实基层党建工作。三是建立监督保障工作机制。成立校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巡察办公室,成立三个巡察组,由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正处级干部担任组长。出台《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福州大学健全“1+X”监督机制的实施办法》《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巡察工作暂行办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落实“三个突出”,建强学院政治核心
突出党委作用发挥抓运行机制。一是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制定实施《福州大学学院领导班子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建立“党委书记重把关、院长重把脉、专家教授治学、民意广泛听取”的议事决策机制。二是健全完善政治把关机制。建立“进人审核环节党委书记、院长双签制,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以学院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考核推荐小组严格把关”的政治把关机制。三是健全完善分析研判机制。建立“党建专题一月一研究、党建工作一学期一检查、意识形态专题一年一研判、思政工作一学期一研讨、学生工作一周一分析”的分析研判机制。
突出党建业务融合抓支部建设。一是抓实“一主两辅”,让学生党组织更“优”。以学生党支部为主,以校级学生组织党员服务站和大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功能性党组织为辅,推动党建工作“进班级、进社团、进社区”,形成“一主两辅三进”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抓实“双带头人”,让教师党组织更“强”。全面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努力把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建带头人”和“业务带头人”,目前全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双带头人”比例达%,其中国家级人才7人、省级人才8人。三是抓实“支部全覆盖”,让基层党组织更“活”。坚持将组织横向设置到边,纵向设置到底,推进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专业方向上、教职工党支部建在重大项目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上,形成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基层实体组织相对应的科学化的党组织设置模式。
突出立德树人成效抓思政创新。一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通过筑牢“一元四阵地”价值引领、创建“一流四基础”校风学风、打造“一体四融合”服务体系等举措,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三全育人”新格局,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学校获批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二是打造“课程思政”新模式。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在国内率先将“品德修养”统一确定为全校所有专业毕业要求的第一个指标,着力打造福大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品德养成树”模式,立项建设62项课程思政项目,向全国线上共享16期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三是创设“实践育人”新平台。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建五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五大校内创业实践平台、五十家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形成“5+5+5”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平台,学校获评全国社会实践工作优秀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
落实“三个机制”,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三个坚持”吸引师生“靠拢过来”。一是坚持启发引导吸引。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党员现身说法等方式,面向所有新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二是坚持学习教育吸引。线下建立各级党组织书记、处级党员干部、思政辅导员上党课制度,线上充分利用党员e家、易班、共产党员网等平台,让大学生经常接受熏陶。三是坚持贴心关怀吸引。采取专人联系、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建立定期交心谈心制度,通过支部委员谈心、支部活动等方式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做好师生心理疏导。
“三种模式”让学习教育“鲜活起来”。一是“专题党课”专门学。推出菜单式党课计划,邀请专家学者和校党委领导开展专题党课教育,五年来培训师生党员近10万人次。二是“网上党课”灵活学。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