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中心
矗立着“一黑一白”两座塔
黑的为崇妙保圣坚牢塔
俗称“乌塔”
白的是报恩定光多宝塔
俗称“白塔”
榕城双塔陈建国/摄
它们与乌山、于山、屏山
及三坊七巷、南后街
构成了福州古城基本格局
“三山两塔一条街”
是福州古城的重要标志
年的乌塔、白塔杨北钊/摄
5月19日起
福州启动白塔整体修缮
这也是年以来
白塔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白塔
白塔陈伟/摄
白塔全名“报恩定光多宝塔”,始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年),历史上多次重建、重修,今天我们看到的白塔为清道光年间(年~年)重修。塔外表素面,涂白灰,故人们将之称为“白塔”。年,白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白塔年大修后,经过几次局部重修,包括粉刷墙面、除树木病害、加固内部楼梯和各层外走廊栏杆等,属“小打小闹”。鉴于目前塔身墙面剥落、空膨现象较严重,内部部分木构件存在歪闪、沉降、槽朽等问题,此次将全面进行修缮。
白塔夜景张人峰/摄
昨日,白塔四周已架起脚手架,施工人员在文物保护修缮人员的指导下,对白塔外墙面进行剥离。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告诉福网君,最近的一次重修中,外墙面粉刷采用的是腻子粉,属现代白色涂料,因此,需先探明目前各层外墙面共有几层刷层。
白塔四周已搭好了脚手架吴晖/摄
福网君注意到,施工人员往注满水的池子里投入壳灰砂浆。据介绍,壳灰是黏合粉刷材料。
制作壳灰时,要先把牡蛎、蚬子、蛤等贝壳类的原材料投入火炉烧成灰,取出后再加麻巾,用水搅拌后锤筑,让其产生化学变化,再放入水中,这就叫“养灰”。
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白塔修缮,严格采用原材料、原工艺的传统技艺,明确规定“养灰”时间不得少于15天,这样养出来的壳灰不易剥落。此次修缮中,白塔外墙面粉刷一律采用壳灰砂浆,让白塔外表恢复“传统白”。
白塔俞松/摄
福网君还看到,塔埕周边罩着木板,木板下藏着什么?施工人员揭开木板,一面面古朴精致的石刻出现在眼前,上面刻有海国神话图案,以及狮子、牡丹等动植物图案。据介绍,这些石刻是上世纪60年代文物人员整理白塔周边环境时发现的,经考证为唐代塔基的须弥座东腰,遂原地砌立保护。这次白塔修缮,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唐代石刻,文物部门用木板将石刻先“藏”起来。
塔埕周边的石刻吴晖/摄
据了解,白塔内梁、柱、楼梯、门窗等木构件也是这次修缮的重点。其中,木构件修缮将遵循“最少干预”的原则,对于木构件出现的不同槽朽情况,将做不同处理修缮,如只是轻微的槽朽,将采取“挖补”做法;如果槽朽较多,则用包馕方法。“修缮中最少干预就是要尽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工作人员说。
期待白塔早日惊艳亮相!
更多内容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