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金门战役,蒋军争功大打口水仗,胡琏与李良
TUhjnbcbe - 2025/5/26 17:16: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作者:莫孤烟

对于败退台岛的蒋氏集团而言,发生在年10月的金门之战,可以说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好不容易取得这样一次难得的“大捷”,其结果是台岛军方为争功而打了多年的笔墨官司。鉴于胡琏头顶“金门王”的尊号,而且日后升任陆军一级上将,所以台岛许多人,甚至包括大陆很多人,都认为胡琏是金门之战的主要指挥者,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蒋军的指挥体系下,和金门之战有关的主要指挥官包括陈诚、汤恩伯、李良荣、胡琏,高魁元,各自的作用各不相同,下面分别说一说。

陈诚自年初东北战败之后便黯然下课,蒋氏任命其为台岛地方长官,既是为了保护他,也是为将来退守台岛做准备。到了年7月,陈诚执掌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管辖闽、浙、台等沿海诸省。此时的陈诚大权在手,完全听命于蒋氏,广州的“代总统”李宗仁根本管不了他。也正是在陈诚的主持下,李良荣的22兵团所属25军从厦门移防金门,而之前的金门几乎不设防。

陈诚对金门防务格外重视,在调动25军登岛之后,还从台岛抽调80军师的两个团(全美械装备)增援金门,尤其是抽调了22辆M5A1轻型坦克,对日后登岛的我军部队造成严重杀伤,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诚陪同蒋氏视察部队

胡琏的12兵团是当时蒋军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各个战区都想将其拉入麾下。12兵团原本在闽粤一带布防,薛岳命他们驻防粤北,保卫广州,但陈诚却让胡琏开赴金门。作为“土木系”的干将,胡琏当然是听陈诚的,他先是派高魁元的18军开赴金门,随后亲率兵团部和19军也前往金门海域。而当我三野部队发起登岛作战时,胡琏已经完成金门布防了。所以说,在整个金门之战过程中,陈诚才是居主导地位的,其决定性作用是别人比不了的。

再来说说汤恩伯。此人原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自丢了上海之后,又被蒋氏任命为福建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不过,李宗仁“代总统”根本不承认汤的职务,汤的任命书上盖不了大印,名不正言不顺,无地自容。不过,蒋军在金门最早的防务确实是汤恩伯安排的,一方面成立要塞总台,一方面把从上海一路败退下来的军队放在金门,直到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成立,汤的部队全部被陈诚接管。

客观地讲,蒋军能守住金门,汤恩伯是有功劳的。汤原是蒋的心腹,和陈诚鼎足而立,但自京沪杭一泻千里之后已然失去了蒋的宠信,军中威望更是一落千丈,因此他在东南沿海的防务体系中显得非常尴尬,更像是陈诚手中的木偶。

李良荣是黄埔一期生,以往战功并不显赫,年6月出任22兵团司令官,先是驻守厦门,然后移防金门。在胡琏登陆金门之前,李良荣统辖着自己的1个军和12兵团已先期抵达金门的两个军,共有4万人的雄厚兵力。登岛作战的三野部队仅有3个团又1个营,连同第二波登陆的4个连,共计人。岛上的蒋军兵力有4倍多的优势,还有飞机坦克的支持,获胜是必然的。

胡琏是在10月26日11时登上金门岛的,一来就接管了岛上的全部指挥权。不过,这个时候登岛的我军官兵,多数已经牺牲或被俘,26日凌晨增援的4个连只是杯水车薪,岛上部队当天下午就已经和28军失去了联系。所以说,胡琏上岛的时候,胜负已定。

战后,关于谁才是所谓“古宁头大捷”的首功之臣,蒋军内部开始大打笔仗。由于胡琏战后长期担任金门防卫司令,他本人又是陈诚的嫡系,而陈诚又是台岛蒋氏之下的第一人,所以吹捧胡琏的言论甚嚣尘上,似乎蒋军在金门的侥幸得胜,全靠胡琏的“英明神武”。这一说法让22兵团的人大为不满,立即著文反击,一时间好不热闹。

胡琏视察蒋军官兵

不过,李良荣本人倒是非常低调豁达,在陈诚奔赴金门慰问官兵时,李特意叮嘱部下不要在陈诚面前争功,所有功劳都让给友军。他日后曾经表示,海岛作战,要么全胜,要么全败,如果没有12兵团的增援,后果不堪想象,自己感谢还来不及,哪里还敢抢功?李的“高风亮节”得到台岛军界一片赞扬。

实际上,李良荣并非不想抢功,而是实在抢不了。他名义上是金门作战的指挥者,但他的22兵团部队实在战斗力堪忧,真正出力的还是隶属12兵团的18军。正是李良荣给在前线的18军军长高魁元下达授权令,令其指挥所有岛上陆军及战车营,在海空军及全防区炮兵支援下向古宁头攻击。因此,古宁头之战的实际指挥者其实是胡琏的部下高魁元。

高魁元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和胡琏、林彪为同期同学。此人是陈诚老部下,虽然不是浙江乡党,但毕竟出身黄埔,因此也受到重用。高对一生效忠蒋氏父子,从无二心,加上金门一战名噪一时,日后大得蒋家宠信,官至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地位甚至超过了胡琏(胡年担任陆军副总司令,直到年退役也未再晋升)。

高魁元,2年卒,时年岁

尽管胡琏登岛时战事已接近尾声,但仗主要是胡琏的12兵团部队打的,更不要说胡琏自金门一战后红得发紫,李良荣如何能与胡琏抢功?还不如作出一番虚心谦让的态度来博得好名声,也不失为聪明之举。

李良荣如此自谦,那胡琏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他后来曾公开著文说,古宁头之战一开始是李良荣全权指挥的,世人都把功劳算到12兵团的身上,但我认为不要忘记李将军。

金门之战,蒋军能够获得全胜,指挥体系的完整是一大原因,括陈诚、汤恩伯、李良荣、胡琏,高魁元,各个层级均起到了作用,蒋军在此役中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精诚团结”。而在我军参战部队,三野粟裕忙于筹划台海作战,10兵团主要首长叶飞、韦国清均忙于处理地方事务,无暇顾及军务,28军军长朱绍清又因为胃病而离职养病,军参谋长吴肃已调离,28军军事指挥员只有副军长萧锋1人在位,指挥体系不太完善是客观的。

蒋军上岛部队

蒋军部队虽然来自不同建制的拼凑,但指挥权始终统一,未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我军登岛部队则是从28军和29军抽的三个团,但没有一名师级干部登岛统一指挥。战前本来决定登岛部队由82师师长钟贤文统一指挥,但钟师长因为船不够而未能随第一梯队上岛,之后就上不去了。就在26日中午胡琏登岛时,10兵团政治部主任刘培善命85师师长朱云谦登岛指挥,但这一命令随后因故取消,朱师长最终未能登岛。

我军部队登岛之前集体宣誓

我军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远胜已是惊弓之鸟的蒋军,金门之败只是一个意外,并没有改变解放大业的浩然之势。如果当时三野上下对此战有充分的重视,健全指挥体系,做足准备工作,就不会出现令人扼腕的结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门战役,蒋军争功大打口水仗,胡琏与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