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九月份写的《为何我判断福州已经失去竞争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机会了?》,这两天突然暴火,趁这个热度,我再写一文,也算是对众多网友捧场的回应。
目前福州市区常驻人口万,厦门市区常驻人口万。表面上,厦门在人口上更具优势,但实际上厦门已经周边县城并入市区,没有墙角可挖了。福州六区六县在年加总人口为.8万。离国家级中心城市要求市区常住人口高达一千万人貌似就只有一步之遥,但恰恰这最后一步在外来人口流失、少子化的今天,变成越来越难以实现。
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年福州六区的建成区为.02平方公里,闽侯县.2平方公里。如果闽侯县并入市区,福州市区建成区面积已经超过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反观厦门市,年厦门的建成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只有平方公里。如果要达到申请国中城市的标准,厦门要拿出全境3/5的土地开发为城区,显然是做不到。而相对于福州来说,平方公里仅是其全境的1/11。仅长乐平原就有平方公里,福清还有平方公里的平地。
从格局来看,福州的格局会更开阔一些,从对外辐射的力度来看,福州两千年都是福建省的省会,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圈都是在福州为核心的。如果把福建省分割两半,则北半省没有哪一城市能挑战福州市,福州市也依托闽江水系形成的交通网络,无论政令还是物资都迅速传导到各地市、乡镇。
而厦门的优点是经济上倚重泉州,而漳州平原又是全省最大的平原。如果能整合三地的话,那么厦漳泉的GDP总量将接近全省GDP的一半,而土地面积远超过福州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因此,事情很明朗了,厦门单靠自身是无以挑战福州成为国中城市的储君地位,但如果它能整合泉州、漳州,三地形成一个超级大市,那它问鼎国中城市的确有碾压福州的优势。
从现实层面上看,闽侯县并入福州市区要比泉州、漳州划入厦门市要简单很多。因此,小编更看好福州成为下一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因为即便福州成为国中城市,它依然改变不了政治中心在闽东,而经济中心在闽南的面貌,福建省双子星的格局维持不变。而这种双子星格局恰恰吻合方言在福建省的分布地图,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沿海最具优势两大方言——福州话与闽南话。
双子星格局代表的地方利益之间的平衡,福州人和厦门人之间相互看不起的小情绪,正好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源动力。反倒是泉、漳入厦并保送厦门成为国中城市之后,福州偃旗息鼓,其余六大地市唯厦门市马首是瞻,闽南金三角占据福建省政治、经济中心,那么闽东、闽中、闽北等不在闽南语系地市将失去主动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那时候即便厦门比肩上海、深圳,也掩盖不了其他地市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