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
7月的福州热情如火
唯有街头巷尾
那一棵棵如巨伞般的榕树
洒下片片阴凉
让人不得不由衷感谢古人
留下这笔丰厚的馈赠
福州被誉为榕城,自然与榕树有关。你知道是谁最早倡导福州植榕的吗?
过去,不少研究福州历史和文化的专家学者都以为最早倡导福州种植榕树的是宋代治平二年(年)任福州太守三年的张伯玉。有的学者十分肯定地说,他是倡导植榕的第一人,首功应归于他,为此还雕刻了张伯玉的石像立在公园里,以表敬意。其实,这是一个大误解!
张伯玉:倡导“编户植榕”
张伯玉,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天圣二年(年)登进士第。庆历初(年)任吴县从事,兼郡学教授。之后,当太谷令,管理一县的*务。他勤*爱民,广兴水利,*绩极佳,名声当然也很好。庆历四年(年),范仲淹因他敢于直言极谏,推荐其到朝廷任职。仁宗嘉祐年间(年),他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太守,大力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深受百姓欢迎。
张伯玉塑像
宋治平二年(年)任福州太守三年,他发动群众,“编户植榕”。之后,有学者书云,形成了“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喜人景象。他的接任太守程师孟题诗赞扬张伯玉:“三楼相望枕城隅,临去犹栽木万株。试问郡人来往处,不知曾忆使君无?”
由于张伯玉为人正直,为官正派,为民尽力,加上有“编户植榕”的*策,又有“不知曾忆使君无”的诗句,后人怎能不塑像纪念?于是,顺理成章就把福州倡导植榕的第一人说成是张伯玉。
假如我们略加思考,就知道张伯玉应该不是首倡植榕的太守,因为他任福州太守只有三年。榕树长得再快,三年时间也不可能“绿荫满城,暑不张盖”。
其实,在他到任的20多年前,时任福州太守的蔡襄就已经倡导植榕了。
蔡襄:早于张伯玉倡导植榕
蔡襄(~),出生在福建仙游枫亭。宋庆历四年(年),他任福州太守时就倡导植榕,比张伯玉早了20多年。
蔡襄画像
蔡襄早于张伯玉倡导指榕原因有二:
01
泉州梁克家编纂的《三山志》记载:“蔡密学知州日,令请邑傍皆植之,又自大义渡夹道至漳泉,人称颂之。”诗云:“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这里所记载的松树,就是榕树。
笔者小时候也把这高大茂盛的榕树叫松树,现在闽南一带和莆仙等地仍然把榕树叫松树。夏天乘凉,就说“到大松树下乘凉”,这是老百姓的习惯叫法,而松树的学名为松柏或马尾松。马尾松不适宜作为行道树,因为它易生虫害,而且枝叶欠茂盛,遮阳和净化环境都较为逊色。或许是因为叫法的不同,所以就淡忘了蔡襄倡导植榕的功绩。
02
蔡襄是北宋有名的*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他*绩卓著:修复古塘,灌溉农田;革除陋俗,简办丧事;提倡读经,升华品德;兴办学校,培育人才……同僚膺服,百姓欢悦。
他擅长书法,楷、行、草、隶皆精,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隶书淳朴自然,与苏轼、*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他勤于著述,著有《荔枝谱》《茶录》等。《荔枝谱》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荔枝的专著,详细记载了荔枝的品种、种植和食用方法。《茶录》是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论茶的专著。
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著有《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在福州也有不少题诗。此外,他还在泉州建了洛阳桥,促进福建南北交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繁荣。
或许是要记载和赞颂他的事迹太多了,所以“掩盖”了他倡导植榕这件大好事。
程师孟:张伯玉之后继续倡导植榕
程师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熙宁元年(年)起任福州太守三年。他修筑城墙,浚通河渠,修治桥梁;医贫济民,赈救灾荒;振兴教育,注重文化。
程师孟画像
他登乌山,建道山亭,后由曾巩写就《道山亭记》。他游保福寺,题诗岩上,后僧人镌刻“光禄吟石”于石上,现已成为古迹。他处事公正,作风严谨,*绩“冠东南”,赢得民心,深受赞扬。福州人民为了纪念他,立生祠于乌山千福寺,旁立石碑,镌刻他的诗作,缅怀他的功绩。
尤其是他继承前任植榕的好传统,继续倡导植榕,亲自题诗赞颂张伯玉“临去犹栽木万株”“不知曾忆使君无”。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乘凉凉爽,种树辛劳。后人应该铭记前人、赞颂前人,假如说要赞颂倡导植树的古人,首先应算是蔡襄,其次是张伯玉,最后是程师孟。如果说要塑倡导植榕古人的石像,不妨塑三人的石像,这样更贴切实际、更全面一些。
文杨树
原作刊登于福州晚报闽海神州栏目
新媒体编辑管慧实习编辑*修平
福州晚报新媒体部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许你还想看这些
好消息!福州将实现家庭医生全覆盖!费用低到你想不到…
吓坏了!俩熊孩子11楼窗台玩“飞檐走壁”,视频看得心惊肉跳……
没有参加高考,北大却愿意降分录取他!父母说希望他赶紧恋爱……
年轻妈妈被咬后身亡,4针疫苗都没救回来!天热出门最好躲开它!
福州又一个公园要美翻了!雾森古道、观山台,还有汽车文化特色元素…
福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