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小院情
文
邢彦冬图
网络
-当代文学微刊-
前几天出差路过了老屋,它依然在一片高楼中间独自矗立着,而曾经让我*牵梦绕的小院,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在杂草的掩盖下破败荒凉,满目疮痍,仿佛从遥远的时光深处走来。恍惚间我又穿越回到了十多年前,红砖水泥的老屋,红绿相映的小院,写满了我的欢乐、幸福与眷恋……
记忆中的小院,只是普普通通院落中的一个,没有气派的铁艺大门,没有盆景藤椅的雅致,却是简单质朴而充满温情的。它让我的心有了归属,有了依靠。很多年里,小院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在那里哭,我在那里笑,幸福溢满心间。
小院的东西较短,南北较长,呈长方形,看上去规规矩矩。小院是父母共同的杰作,母亲规划,父亲修整。小院四周的红砖墙错落有致,母亲别出心裁,在墙头修上花池,夏天开满姹紫嫣红的小花,藤蔓爬满墙,俨然成了花墙。小院靠近大门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两间仓房,左侧堆放煤和柴草,右侧放着家里的用品、旧物,被我戏称“百宝箱”,因为我时常能在这里淘到宝贝,它的存在也给小院增添了几分神秘。
小院的东侧是一个小菜园,也是母亲最钟情的地方。春天,母亲一遍遍地翻土、犁地,嘴里还念念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耕耘多少,便会收获多少……”夕阳照着黑土地和她认真的脸,怎一个“美”字可以形容。夏天,是小菜园最动人的季节。西红柿在秧上摇摇欲坠,小*瓜顶花戴刺在微风中晃动,白菜、生菜一片葱茏,草莓鲜红欲滴,小院成了一个满目繁华的世界。而秋天白菜成熟,母亲把它们一棵棵晒在窗下,小院笼罩在丰收的气氛中,成了大地的缩影。冬天的小院显得有些落寞,可一场大雪过后,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生动。小院在四时的变化中,呈现着不同迷人色彩,身前身后都流动着美好。
小院的西侧,父亲挖了一口地窖,主要用来储存秋菜。可到了夏天,它却成了天然的冰箱。新鲜的西瓜、香瓜、柿子,成筐放进去。晚饭后,父亲下窖拿上一个冰凉的西瓜,伴着惬意的晚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聊着天吃着西瓜,此时的小院简直成了人间天堂,美好深深扎根在心灵的土壤上。
装点小院的,还有一棵紧靠右侧墙外的老榆树,它的枝叶直伸到小院里,成了我们天然的遮阳伞。这棵老榆树,据老人们说有些年头了,树干粗壮无比,而我最盼望每年结榆钱的时候,只要看到榆钱的影子,我便从墙头爬上榆树,欢欢喜喜地边摘边吃,母亲还会给我们煮榆钱粥喝。记忆里的老榆树,陪伴我一起成长,风里雨里站成了永恒的姿势。
春去秋来,发生在小院里的故事和萦绕在耳边的欢声笑语,一直是我眷恋的所在。记得每年夏天,父亲在窗下摆放一个大桶,里面装满水,阳光晒了一天,晚上我便跳进去洗天然热水澡,水声、笑声混成一片;邻居伙伴玩秋千,我缠着父亲也做一个,结果漂亮的外观引来满胡同小伙伴的围观,吵闹声撒遍小院的角角落落;秋日里,家里总会有流浪猫来来往往,于是逗猫成了我的又一乐趣,猫的叫声充斥着整个小院;过年的小院最为热闹,墙头摆满烟花、鞭炮,挨个点着,一连串调皮的响声,充满喜庆的味道。
夏日里小院的缤纷,秋日里小院的丰饶,声音里小院的动人,灯影摇曳下小院的妩媚,处处风景,处处温情,成了我心灵安放的处所,成了我记忆里抹不去的美好。曾经的小院,在流年辗转中,走得越来越远。但幸福浸染着所有过往的岁月,小院带给我的那些美好片断,像经典老电影一样,散发着历久弥香的光彩,它们在岁月深处依然熠熠生辉。
如今住在城市的高楼里,无论是亭台流水,还是园林风景,都缺少了小院带给我的幸福感。城市的喧嚣中,总有无法排遣的失落,总有无着无落的飘渺。我的小院情结,恐怕已深入骨髓,愈演愈烈。于是我要用余生寻一处小院,有花有草有雅趣,有风有月有韵味,它可以拥抱一个历经尘世沧桑,回归圣洁无忧的灵*。
(7月10发表于《郭尔罗斯报》)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邢彦冬,女,汉族,吉林省松原市人。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第七期学员,袁忠喜分群学员。于年2月破冰发表,先后在《福州晚报》、《南方都市报》、《郑州日报》发表文章,正在写作的路上努力前行。
33
作
者
简
介
招生在线
有九年历史的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常年招生报名咨询,网校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所有写作文体,时间一年。我们零基础起步,滚动授课,随到随学,欢迎报名加入!
平台投稿须知
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