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希成文/图
今年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诞辰周年、入闽任寿宁知县周年。冯氏宦游寿宁期间,*绩昭然,久为世人所敬仰、所传颂。然而,事隔三个多世纪,年代湮远,后人大多不甚了然。年,福建省出台的《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中,把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曾任寿宁知县的冯梦龙列为最重要的福建六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同时也成为寿宁县的一张珍贵的文化名片。----题记冯梦龙(—),江苏苏州吴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的作者。冯梦龙于明末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任内*简刑清,崇文尚礼、体察民情、兴利除弊,所著《寿宁待志》,记录了大量明朝寿宁的历史、地理、*治、风土、人文等珍贵资料,抒发了渴望拯民于水火的真挚感情。
福建史上首位文学家县官
多年前,福建寿宁县青竹岭里正姜廷盛,为一方之霸,曾因役事不公,苛责三望洋的刘世童,被世童告发过,遂怀恨伺机报复。廷盛有一残疾弟弟,是个累赘,苦于无法推卸,他心生*计,带其弟向刘世童寻衅,企图借刀杀死弟弟,既除累赘,又可转嫁罪责,施行报复。可世童偏偏不斗而逃,廷盛追至卖肉案前,夺刀掷向弟弟,反诬刘世童抢劫征粮、并砍伤其弟,告到衙门。县令微服查访、声东击西,察破上述案情,立即公断,办理了姜廷盛诬告一案。这位被时人称颂为“明镜高悬”的好县令正是明代文名远播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编纂者、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冯梦龙,字犹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据《苏州府志》记载,冯氏“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他虽励志攻读经书,满腹经纶,然而科场失意,怀才不遇、官运不达,直到崇祯三年(),才考取一名贡生,61岁时被选授寿宁知县。
冯梦龙是个博学卓识、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又是颇有*治理想和才干的贤明地方官,他希望能当个廉*“清官”,实施自己的*治抱负,一展雄才。当时县署左侧有株老梅树,他在树下盖一亭,亲题“戴清亭”,并赋诗言志:“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冯梦龙借老梅自喻,隐含着他的心愿和自许:不随波逐流,不与桃李争妍斗艳,要在深山里独标高韵,以有生之年尽一番努力。因此,他处处以清官自律。
一到任,冯县令即上疏条陈,提出改革弊*、简*轻刑薄赋、反对贪官污吏、反对横征暴敛、建议编造佃户花名册,减轻百姓负担,拯民于疾苦之渊。他实行“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献牍,可使无讼”的施*纲领,采取恩威并施手段,使寿宁牢房“时时尽空”。在任四年,冯梦龙廉洁奉公,苦心治理,关心民众疾苦,切实办了几件兴利除害的好事,留下清明*绩。
冯梦龙在任期间,还修建校舍、办学授课、兴修水利、清除虎害、禁止打尪(一种迷信活动);他对寿宁风俗民情处处留意,深入调查研究,搜集了不少轶事逸闻,涉笔记录在案。
宦游寿宁四年之后,志高才大的冯梦龙,怀着极度失望和苦闷的心情离任返乡。清兵渡江时,他曾参加过“复社”,从事抗清宣传,是一位积极抗战救亡的爱国者,清顺治三年()死于故乡,时年72岁。
福建最早反对重男轻女的地方文告
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期间,当地溺女婴的陋习极为严重。在其任内,他亲自起草发布《禁溺女婴告示》,用告谕的形式,严厉斥责了这种残害女性的野蛮行为。其《告示》原文如下:
“寿宁县正堂冯,为严禁淹女以惩薄俗事:访得寿民生女多不肯留养,即时淹死,或抛弃路途,不知是何缘故,是何心肠?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若是有家的,收养此女,何损家财?若是无家的,收养此女,到八九岁过继人家,也值银数两,不曾负你怀抱之恩。如今好善的百姓,畜生还怕杀害,况且活活一条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今后,各乡、各堡但有生女不肯留养,欲行淹杀或抛弃者,许两邻举首,本县拿男子重责三十,枷号一月,首人赏银五钱。如容隐不报,他人举发,两邻同罪。或有他故必不能留,该图呈明,许托别家有奶者抱养,其抱养之家,本县量给赏三钱,以旌其善,仍给照。养大之后,不许本生父母来认。每月朔望,乡头结状中并入‘本乡并无淹女’等语,事关风俗,毋视泛常,须至示者”。
冯梦龙还编撰过一本私家志书,即《寿宁待志》,此《告示》全文即收入其中。
冯梦龙乃一古人尚能为妇女的生存而著文下令,同时捐俸奖赏收养女婴者。自设厉禁以来,福建寿宁溺女之风顿然平息。
《禁溺女婴告示》是我国古代迄今最早反对重男轻女的一篇福建地方文告。
福建第一部私家志书
冯氏任内曾多次微服察访,体察民本,对寿宁风俗民情处处留意,深入调查研究,搜集了不少轶事轶闻,积累资料,涉笔记录在案,写成了“以待其人”、“以待其时”的地方志书《寿宁待志》。其内容除记载他在寿宁的*事活动和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寿宁县的历史、地理、*治、经济与风土人情外,还以大量篇幅记录他宦游寿宁时的施*设想和治理。根据寿宁“岭峻溪深、民贫俗俭”的特点,冯梦龙提出“除寇、宽赋、省牍”的*治主张,并主张恩威并重。他早在《喻世明言》中,就推崇沈谏做了三任好县官,当他自己成为县令后,他小说中塑造的清官就成了他施*的楷模,他察破姜廷盛诬告一案以及智擒恶霸陈伯进一事,大有包、况之遗风,真可谓人如其文。
冯梦龙是个颇有理想和才干的贤明的地方官。在任四年,为官清廉,他“*简刑清,好整以暇”,处处以清官律己。《待志》保存了不少有关冯梦龙生平经历的珍贵资料,记述了他在执*中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同时期纪事抒怀的诗作和极富特色的文告等。因此,它既是饶有地方色彩的志书,又是冯氏在任四年*治实践的总结。由此可见,冯梦龙是一个文人与官宦相结合的人物,施*中不乏其严厉浪漫相结合的色彩。
这部别具一格的《待志》,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借志立传,是古今县志所未有的。志中材料除根据官方文书和参考“旧志”外,大部分是他的亲身经历和亲自调查得来的,其评述论断,乃是他本人意见。因此,《待志》是一家之言的“私书”,是一部珍贵罕见的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私家志书。纵观全书,言简意赅,开宗明义、据事直书、无所忌讳、下笔不苟,流露着冯梦龙严肃认真的史学观点和实事求是精神,其治学大有考据家风度。该书对研究明末历史和福建地方史以及冯氏学术思想,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福建推进冯学研究成就不凡
这部淹没多年的《寿宁待志》,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后,在我国史学界、学术界和文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它曾作为我省的一部优秀出版物,参加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图书展览。香港“三联通讯”称之为“一件出版界的大事”。从此,文化界掀起了“冯梦龙研究热”。年10月,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讨论会》在寿宁和宁德两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的百余名文史专家学者参加;此后,江苏苏州、福建寿宁等多地相继开展“冯学”研究交流活动;年11月,有北京、天津、江苏的“冯学”学者80余人聚集寿宁举办《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隆重纪念历史名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继年11月26日,在福建江夏学院举办的冯梦龙文化研究会之后,去年6月在福建省*协召开近年来面向全国冯梦龙研究成果最大的一次盛会,来自各地学者42篇近30万字的学术论文,从通俗文艺、廉*文化、法制文化三个方面集中展示、阐述、挖掘、传承冯氏“为文”“为官”“为人”的当代价值,使冯梦龙文化这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自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冯氏《寿宁待志》以来,为全国研究冯学推波助澜,尤其我省研究浪潮风生水起,其成果初见端倪。
新年复始,回顾这一年,承中国俗文学学会的指导和鼓励,在省委宣传部、省*协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支持下,以及省、县冯梦龙研究委员会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为推进福建冯梦龙学术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一年中办成十件大事成就不凡。
其一,年初,由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编,许怀中作序、王凌为编委会主任兼主编的《轨迹——至年福建冯梦龙研究纪事》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发行。
该书分为报道篇、座淡篇、讲座篇、文学论文篇等,汇集近年学术界与媒体在推进冯梦龙研究中的众多著述,既有廉*文化和法治文化对冯梦龙的研究,也有从文学角度对冯梦龙的探索。尤其“学术论文篇”中选编的论文,更是我省近年探索的代表作品。该书的出版,展示了我省推进冯梦龙研究融时代性、学朮性和知识性的历程。
其二,3月21日,《光明日报》“光明讲坛”以整版篇幅刊载中国俗文学学会冯梦龙研究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王凌研究员于年12月28日在省图书馆所作的演讲“文学家冯梦龙的为官生涯”讲话原稿(系福建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安排的百名社科专家论坛),中国社科网、中新网、中国青年网、国学网、澎湃网、新浪网、搜狐网等数十家网站及微博转发。其三,6月,省纪委网站根据《光明日报》所刊发王凌撰写长文章,改编为两篇专稿推出,分别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冯梦龙,你了解吗?》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的好官冯梦龙,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哪些事》,东南网、闽南网、福州新闻网等省内主流新闻网相继转发,推动了廉*文化教育。
其四,7月,媒体陆续报道《轨迹——至年福建冯梦龙研究纪事》出版的消息;“古代小说研究”